先把自己過好,才有能力幫助別人:我的大叔觀後感
2022 May 19 生活啟發
我是因為 IU 而看這部片的,感謝有看這部片。除了李知恩、李善均、朴浩山、李智雅對情緒的堆疊讓人佩服之外,我也在片中獲得救贖。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教育只要別人過得很好,自己吃虧一點沒有關係。當自己很委屈時就吞下來,只要別人好就好。
但是,這樣的自我關係真的好嗎?
*以下沒有劇透*
成就他人,自己受苦沒關係
傳統華人思想,特別是儒家,很喜歡談犧牲自己成就他人這一點。
如果你在家中是經濟支柱、長子(女)、長孫、長媳等等,你會特別有感。
很多時候我們都被教育只要別人過得很好,自己吃虧一點沒有關係。如果我們是大人,當自己很委屈時就吞下來,只要別人好就好。
老實說,長得越大我越認為這樣的自我關係是很不舒服的,而且是不正常的。
如果可以,我希望「成就別人犧牲自己」這句話可以調整成「先把自己過好了,才有能力持續的幫助別人」。
以捐助來比喻:「把自己生活費全捐出去幫助別人,結果自己倒下」,以及「自己把自己過好,錢妥善的投資,然後年年源源不絕的捐助」,哪一個比較能長期幫助他人?
如果有一種方式是既可以幫助他人又可以自己也過得好,這不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嗎?
停止一廂情願的受害者角色
有時候常常會聽到一種聲音是:「這個家只有我在付出」,同樣的這句話可以將名詞替換成「這段感情」、「這份合作」、「這個團隊」。
有時候自己認為「我是為你好」,這件事,真的只有自己覺得是「好」的,其他人都不是這麼認為。
就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真的不要認為別人就一定得接受你的「好」。所以如果你的訴求不總是被別人接受也是很正常的。
這時候,請不要一直把自己包裝成「只有自己最委屈」這種感覺,說不定別人也覺得很無奈啊,對吧?
認清一件事實:「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所以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主觀想法,所以你的好不一定是別人可以接受的好。所以這一點都沒關係,不要往心裡去也不要認為都沒人懂,因為這是很正常的事。」
「只要自己能從受害者的角色中脫離,有時候反而能更客觀的看待一件事情的反應也說不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不是只有你有
小時候常常有一句話是:「比上不足下有餘」。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我們總是想跟別人比較呢?比誰的人生比較辛苦、比誰的人生付出比較多、比誰睡得最少、比誰的故事值得喝最多酒。
老實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收入最高的那群人感嘆好想放假但放不了假、身體最健康的人群覺得自己收入太少。不管自己擁有了什麼,總是認為別人的更好。
老實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別人所羨慕的東西,相對的,每個人也都擁有自己人生所需要面對的問題。
去比較誰過得最幸福比不完,相對的去比較誰最悲慘一樣也比不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不是只有你有
所以,我建議你看看自己。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幸福,不是只有你沒有。如果你可以理解這點,與其相信自己是最慘的那個,不如找方法自我救贖吧?
別人眼中的好,真的是你想要的好嗎?
我們總是被教育好還要更好,將來要很有錢五子登科才算是成功。於是我們汲汲營營只為了讓某個人來肯定自己。
於是我們把「成功」的定義外包給別人。
這樣真的好嗎?
如果有一天我們失去外在的成就,我們究竟會是什麼呢?
人活在世上走一遭,最終我還是想著我究竟是為何而存在的?我究竟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呢?
老實說,大概是非主流的那種,但是我反而覺得踏實。
「就讓我自私一次吧!非主流但是快樂的日子。」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讓世界因你的分享而更好。
你可能會喜歡的其它文章
JUST LIFE-沒什麼大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