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5)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生存焦慮:對生活感到無力,但不代表你要放棄

                                生存焦慮:對生活感到無力,但不代表你要放棄

                                2022 Dec 24 生活啟發
                                內容目錄
                                1. 資源稀缺下,年輕人的未來
                                  1. 老鼠烏托邦:25號宇宙
                                  2. 習得無助
                                  3. 生活艱辛才是躺平的主因
                                  4. 80/20法則沒教你的事
                                2. 你衝刺,但終點也在跑
                                  1. 天道酬勤
                                  2. 努力,失效了嗎?
                                  3. 生存焦慮
                                3. 躺平吧!活在當下
                                  1. 躺平不一定是無助,更多是找不到方向
                                  2. 我在躺平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4. 活在當下
                                  1. 掌控感
                                  2. 達標
                                  3. 期待明天
                                5. 結語:無力,但不代表你要放棄
                                6. 後記:原來當初缺乏的是「清晰定位」240208

                                「沒有一棵樹的枝枒能觸及天堂,除非它扎根至地獄。」榮格如是說。沒有途徑可以讓人快速享受好處。除非,你生於磨練並受磨練的養份成長。

                                「美麗總是從痛苦中生成。」最踏實的生活總在走過黑暗憂鬱黑谷之後。

                                或許環境的挫折讓你感到生命的無意義,或許環境的巨大改變讓你感到生命的不公平。也許你走錯方向、也許你忽視自身問題。總之,不要放棄。關於人生,只要活著,總有路走。

                                資源稀缺下,年輕人的未來

                                每個人都應該讀歷史。任何你煩惱過的事,世上都有人幫你想過了。

                                「躺平、小確幸、阿姨我不想努力了」,這些很可能都是全球化的問題。

                                當人口增加、資源減少、少數人把持大部分資源時,人們會以如何形式反應?

                                老鼠烏托邦:25號宇宙

                                一張含有 25號宇宙 的實驗照片
                                在老鼠身上發生的事可能是對人類潛在未來的隱喻。 John Calhoun

                                25號宇宙(Universe 25)是美國行為學博士 John Calhoun 在1968年開始的動物實驗。

                                宇宙裡食物、飲水、居住空間充足,沒有天敵、病菌,最多可提供3840隻老鼠同時生活。

                                但是,當2200隻老鼠出生後族群就不再增長,接著走向滅亡。

                                一張含有 老鼠數量 的圖表
                                停滯的老鼠數量。John Calhoun

                                為什麼?

                                「起初,老鼠很少,資源充足。」

                                條件較好的老鼠佔據較好的居住位置。

                                混得好的老鼠有了家族,世襲原有資源並擴大了版圖。

                                「老鼠繼續出生,資源開始減少。」

                                有些老鼠抓住僅存的機會,付出巨大的努力,勉強取得「堪用的位置」。

                                有些老鼠理解生活之難,放棄對領地的強求,花更多的精力追求生活體驗。

                                「老鼠還在出生,資源變得稀缺。」

                                有些老鼠搶不到任何資源,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不繁殖、不吃飯、不活動、不爭奪領地,就只是靜靜的待著。

                                資源的稀缺與搶奪,導致族群的停滯。

                                習得無助

                                有資源的老鼠面對持續的挑戰以及日益縮小的地盤,沒資源的老鼠持續挑戰或是退出戰場。

                                不論何種老鼠,在日益困難的生活環境中,都感到壓力與生活之難。

                                「習得無助。」不管透過何種努力都被生活的挫折打回,不管做什麼改變都無濟於事,只能默默的承受。

                                這種現象,是菁英老鼠、中層老鼠與年輕老鼠的共同現象。

                                生活艱辛才是躺平的主因

                                「原來生活艱辛到想躺平是正常的反應!」這是25號宇宙給我的啟發。

                                我不認為人類世界會走向預言,反而因為理解原理而更能客觀看待生活。

                                如果我現階段的生活是個宇宙,那我的世界正處於資源稀缺的階段。

                                「我感到競爭之強。」但依舊有人在這個世代活得輕鬆寫意。

                                如果用一個公式來呈現,那就是80/20法則:「強者更強,弱者更弱。」

                                你的世界也跟我一樣嗎?

                                80/20法則沒教你的事

                                一旦抓住成功的尾巴,就會持續的成功。

                                想像成功是持續向前開的諾亞方舟,已經登船的人在上面喝酒談天,臉上堆滿笑容。
                                往船的後方看去,一片片的浪花,原來是一群人正游著自由式,想辦法跟上船速。
                                船尾呢,有條逃生梯垂在海中,飄著。
                                只要能跟上船速,死命抓住逃生梯的尾端,那你就擁有登船獲救的機會。

                                如果已經知道歷史與未來,同時也理解如何突破現況。

                                我只要抓住逃生梯就好了,對吧?

                                一張含有 大家拼命向上 的圖片
                                拼命游,直到上岸為止。表情符號引自 getemoji

                                你衝刺,但終點也在跑

                                天道酬勤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我對某個求學階段的唯一印象。

                                不知為何我被分到升學班,老師努力拼業績。

                                全班只有我一個練體育,唯一不參加課後輔導的。

                                「將來一定沒出息!」老師的眼神透露了一切。

                                我常被老師公開點名、奚落。現在看來就是殺雞儆猴:「看啊~不讀書就會像他一樣喔。」

                                在那個威權年代,我只能低頭,立正。

                                於是我用很卑微的態度跟老師請求:「我保證會努力讀書,請讓我繼續練體育。」

                                「讀書,或裝作有在讀書。」我坐在垃圾桶旁的位置上假裝,一個依考試名次分配的位置。

                                有一次運氣很好,段考第七名。老師要我選位置不是用食指指,而是面帶微笑雙腳併攏微彎腰,拱手邀請我選靠窗位置。

                                「VIP!」這是我第一個想法。

                                我學會何謂「生存之道」。進步!只要努力進步就沒我的事了。

                                於是老師繼續找下一個人麻煩…

                                努力,失效了嗎?

                                過了20多年,排在我前面的全部幾乎都當了醫生。

                                因為我「下莊」而被老師罵到眼神死的幾位,有的警局常客、幾個還在關。

                                我感到慶幸,也愧疚。我像是好不容易游上岸的獲救者,只敢在岸上喘氣卻假裝沒看見那些渴望獲救的眼神。

                                「我逼我自己不去想。」

                                於是我用向上成長來麻痺自己,從此我的形象是「聽話、服從、有紀律的運動員。」

                                • 高三上就已獲得2所大學指名
                                • 全系唯一考上師大體研的人
                                • 碩一下完成論文
                                • 26歲創業

                                努力看似得到回報。

                                直到…

                                • 2018,動了心臟手術,醫囑「不劇烈運動」
                                • 2019,因心臟問題,被保險公司全面拒保
                                • 2021,體能下降,選手時期膝蓋下背舊傷復發
                                • 2022,打仗通膨,存款速度跟不上房價、物價

                                此時,岳父母70歲、爸媽2年後要退休,我還沒買房,教練工作能力卻急速下滑中。

                                這是第一次,我感到就算再怎麼努力,也還是無力的時刻。

                                生存焦慮

                                「生存焦慮!」是諮商老師與我談話後下的註解,他看到我對未來產生的極大恐懼。

                                「我正跑向未來,卻發現終點居然也在跑!」

                                以往,只要我不停下來,甚至願意努力一點,我就能很快達標。

                                但萬一,我出了狀況得跑慢一點,或遇到什麼狀況非得停下來呢?

                                「誒~終點沒打算等你,」什麼?

                                「你給我停下來喔!」我吼著。

                                天道酬勤基本上是管用的,只要願意跑,通常都能獲得成果。

                                「但如果有場比賽,是你起跑,終點也會往前跑呢?」你必須祈禱自己不會有掉隊的時刻。

                                在這場比賽:「努力可能只是基本,有時還不一定管用。」

                                躺平吧!活在當下

                                這幾年因疫情、打仗、通膨關係,整個教練產業的課程銷售都非常辛苦。

                                「你必須很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這句話在疫情時代不管用。
                                「你就算很努力,結果看起來一樣吃力。」這句話比較像教練業的日常。

                                越是沒有成果越想努力追求,就跟溺水時一樣,手腳胡亂拍打,只求一根浮木。

                                但世界依然在往前走。如果已經很努力卻還是停在原地,相信每個人都會感到無助吧?

                                躺平不一定是無助,更多是找不到方向

                                「躺平」是對生存失望後的選擇。並不是說放棄人生,而是抓不到方向。

                                前陣子我有感自己跟不上世界,又或者說「這個世界不需要我了」。

                                於是我選擇休息,先躺平一下。

                                躺平的日子過的舒服,世界變慢了。那些庸庸碌碌的煩惱也突然跟自己無關了。

                                「原來,活在當下的感覺是這樣。」我感到寧靜。

                                也因為時間慢下來的緣故,我開始有時間觀察這個世界,有一天突然一個想法從腦海中閃過:「如果這是大環境的問題呢?」

                                對啊,我怎麼忽略了?

                                「如果健身是下班後的休閒活動,那它就是奢侈品。」

                                「在疫情、打仗、通膨時代,大家的荷包都縮水了,那麼,什麼花費項目優先被犧牲?」

                                「YES!娛樂性產品。」

                                原來我這些日子的努力都是鑽牛角尖。但我抓到了新方向:

                                1. 向上找不受環境影響的客層;開發平價產品貼合目前消費水準。
                                2. 找那些將運動視為「生活必需品」、「保健品」的客層。
                                3. 逆風期不硬拚,先去開發其他的收入來源。
                                4. 或者單純只是直球對決,找方法競爭流量。

                                我在躺平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這段時間是老天爺給你的考驗,但也是給你的禮物。」某一天,一位產業界前輩這樣對我說。

                                「老天是希望你檢視這段時間是否有可以調整的地方。」前輩微笑著,他的身影看起來好高大、好溫暖。

                                在同個位置待久了,你可能就卡住了,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再去多想也走不出來。

                                躺平不是壞事,有時更是必要的。唯有淨空大腦、從不同角度看世界,才能看到自己的盲點。

                                這是躺平送我的3個禮物:

                                1. 最糟狀況
                                  • 如果最糟糕狀況都能扛下,我們就可以放下情緒了,好好的思考下一步能做什麼。
                                  • 情緒在建立處理流程時是最不需要的東西。先理解它、承認它、看過它,接著才能理性的討論事情。
                                2. 建立系統性處理流程
                                  • 疫情對我來說是一個新事件,所以一時無法反應也是正常的。
                                  • 事情過了就過了,我們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它不要再發生?
                                  • 重要的是:「你有沒有因為這樣的事件獲得了向上的養分?」
                                3. 任何的努力在「錯誤的方向」面前都是徒勞無功。
                                  • 理想的策略應該是先抓準方向、理解遊戲規則,接著才付出努力。

                                活在當下

                                在最後章節裡,我想分享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對「活在當下」的新理解。

                                在休息這段時間裡,我每天只做四樣事:寫作、運動、閱讀、睡好。

                                如果在早晨完成寫作,我會感到愉悅,如果四件事情都有達成,那我今天會充滿信心。

                                我喜歡目前的生活節奏,這讓我感覺生活很有掌控感。

                                掌控感

                                在休息前的一兩個月,大概是我近年很努力但也是最沒有成就感的時期。

                                每天把自己弄的很忙碌只是看起來好像有進度,但其實只為了安撫自己的不安全感。

                                過度努力不一定是想獲得成績,而是「想抓住什麼」。

                                抓住,對生活的掌控權。

                                「會掉進情緒裡,有時是因為沒有掌控感,要記得避免自己掉進完全沒有掌控感的世界裡。」諮商師給我這樣的建議。

                                當生活沒有掌控時,生活是不可預期的,只能看著它發生,是被動挨打的。

                                久而久之,人也就沒了信心:「我覺得自己好爛,什麼都做不好。」

                                安全感=掌控感+自信。

                                這是我的啟發:「如果要對生活有安全感,首先要讓生活有能掌控的部分,能掌控就有自主權,有自主權就做得好,做得好就有信心,有信心就有安全感,安全感則給你更多信心去面對世界。」

                                一張含有 安全感路徑 的圖表

                                我的作法是「先支付自己」,確保那些對未來而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都是每一天中最優先被完成的。

                                舉寫作為例,以往我的寫作是隨性的,並沒有安排在哪一天寫、寫多久、寫什麼。如果有寫那麼我會肯定自己的進步,如果沒寫,或許會因偶而偷懶感到開心,但我的內心也會一絲絲「今天有事情沒做完」的焦慮感。

                                當我開始早起寫作之後,每天出門都感到踏實。

                                或許生活中有很多意料之外的事情,但至少我已在一天之初完成一項自己可掌握的事情,而這足以讓我有足夠的信心與這世界抗衡。

                                安全感=掌控感+自信。

                                達標

                                面對長期目標,大部分人都會感到焦慮。但更重要的是,除了觀察它看起來有多難以外,是否有嘗試把它轉換成計畫呢?

                                「Don’t call it a dream, Call it a plan.」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我每一天都要求自己「達標」,當我今天達標,那我又比昨天的自己更進步了一點,也離目標更靠近了一步。

                                所謂的活在當下,對我來說是抓準今日的份額,想辦法讓它達標。

                                只完成每日份額的進度不要以為很簡單喔!每天寫150字很簡單,連續發文365天卻很困難。

                                「使達標」才是活在當下最值得品味的地方。若能堅持完成每日份額的目標,如此日復一日也就達成一個又一個的目標。

                                「別小看微小的成長」

                                一張含有 努力的指數成長 的圖片
                                每天都進步1%,持續一年你將進步37倍。 James Clear 《原子習慣》

                                期待明天

                                其實,當我把文章送出後,我的心情就已經下班了。剩下空出來的時間也會感到踏實,因為今天已經努力過了,不會有「非得要做什麼來填補」的不安全感。

                                每天都固定時間寫作、固定的字數份量,我也就越寫越快、越寫越順,空出的時間越來越多了,對未來的焦慮也就越來越少了。

                                如此,我越來越能靜下心去觀察這個世界。

                                我喜歡這樣的體驗,於是,我更加期待明天的到來。

                                一張含有 看夕陽微笑 的照片
                                Photo by Fuu J on Unsplash

                                結語:無力,但不代表你要放棄

                                「對長期目標抱持期望、確實把握每一天,並且展望明天的到來。」或許我們都感到生活之難,但不代表你要放棄。

                                再試一次吧!

                                永遠,都要先相信自己。

                                一張含有 詩詞 的文字

                                那些讓你跌到谷底的事情,往往也是讓你重新站起來的原因。

                                -迪士尼 《小飛象》

                                後記:原來當初缺乏的是「清晰定位」240208

                                過了一年回來看,因為疫情與打仗關係,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都遭遇營收上的減損。這是既定的事實,以及難得一遇的「大隻黑天鵝」(2024年發現黑天鵝原來還能更大?以巴戰爭、中國股市保衛戰、美國腫桶大選等),但這並不是我們失敗的主因。

                                在疫情之前,我們其實已開始有感營收上的衰退。現在回來看,當然競爭者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但問題是我們也只是因應市場的「流行」,教出可能讓消費者喜歡的運動。我們忘了,究竟,我們在這產業上,「真正想帶給消費者的價值是什麼?而我們又希望解決什麼產業上的問題?」

                                我們走偏了,為了迎合市場而迎合,變成沒有靈魂的教學機器了。同時我們還變成鴕鳥,忽視現況上的緩慢衰退而不去處理。最終,老天用疫情「明確的提醒」我們該做出轉型。彷彿我被賞了一巴掌,痛著,也醒了!摸著臉上熱辣的巴掌痕,感謝這一切的提醒。

                                我們正逐漸從困境中復出...而我學到最重要的一課是:「最踏實的生活總在走過黑暗憂鬱黑谷之後。在極大的痛苦中,感到精神的覺醒。」

                                沒有一棵樹的枝枒能觸及天堂,除非它扎根至地獄。
                                -榮格 分析心理學開創者


                                你可能感興趣的其它文章

                                • 能力焦慮:好還要更好,什麼時候才能休息一下?
                                • 面對困難,不失敗就是前進:風櫃嘴老師教我的事
                                • 雞湯有毒!「過度努力者」請少喝心靈雞湯

                                封面圖引自
                                Photo by Fuu J on Unsplash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焦慮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漂亮女生跟著線上教練課操作側棒式

                                  健身運動影片不是給初學者看的:你應該先具備基礎動作能力

                                  其實「看影片跟著練是否可行」是假議題,任何人都可以選擇他想從事的運動與方式,重點是影片是否有提供你動作回饋、動作修正建議以及動作安全警語,或你是否有自主偵錯的能力。 如果一部影片只是要你看著練就標榜會瘦,但不負責你任何風險,我建議這影片直接按上一頁。

                                  醫生叫我不要再運動?放棄運動或開刀前的另一條路:增生療法

                                  一台車正常行駛幾年後,部分零件磨損退化都是正常的。我們人也是,關節使用數十年後難免磨損,這是正常使用痕跡。在醫學檢查裡,這種長期慢性耗損常用「磨損」、「退化」稱之。 以往你只能選擇休息不要再運動或開刀,但現在你很可能在醫生評估下注射增生療法葡萄糖或PRP。假若後續復健得宜,很多人是能繼續享受運動的樂趣的。

                                  健身教練在健身房內展現自信的笑容

                                  生涯焦慮2:健身教練生涯發展路徑

                                  找一位師傅/學說,深度磨練技藝、專注本業做到頂尖並推高收入、時間資源轉換知識資產做技術傳承,收入資源轉換股權資產建立投資收入。 最後,不論你選擇升遷或開業,我都私心希望教練能晚點退休。擁有幫助他人成功的技能,若能持續貢獻到老是很美好的事情。

                                  深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多數人搞錯重點了

                                  確診後體力變差,如果教練只能挑一個訓練建議:請練有氧

                                  經歷兩波確診高峰後,如果我只能給一個訓練建議,那就是:『請練有氧』。 這段時間自己、周圍家人朋友客戶都有確診後體力變差的經驗。很多人包括我,確診後上班的感想都是:『體力掉很快』。人一下就沒電了,精神體力只能支撐半天而且很容易喘,覺得整個人很累睡也睡不飽,而就算休養很久,體力也好像沒有恢復的感覺。這個體力掉很快的症狀如果以手機來比喻,就像一個掉電掉很快的電池,且充電充很慢或一直充不進去的狀況。

                                  深蹲練習

                                  動作不是先優化到完美才訓練,而是有持續練才會更優化

                                  動作優化(Movement Optimization)是長期訓練的必然結果。動作指導的順序不是先把動作練到完美才開始訓練強度,而是越訓練,動作就越優化。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