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5)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壓抑情緒,是對自己的霸凌:走過情緒幽谷後的深切反思

                                壓抑情緒,是對自己的霸凌:走過情緒幽谷後的深切反思

                                2022 Nov 26 生活啟發
                                內容目錄
                                1. 哭什麼哭!男生不准哭!
                                2. 靠提升能力來壓抑情緒
                                3. 封閉系統中,情緒永不滅
                                4. 與情緒共存
                                5. 作者與參考資訊

                                我曾是一個無法表達情緒的人,每當我感覺沮喪或想表達情緒時,我腦海中總會浮現一句話:

                                「男生不准哭!」

                                於是,我總想辦法把笑容往臉上堆,不是因為我想慰藉情緒,而是如果不笑會被罵得更慘。

                                面對情緒,多數時候我選擇壓抑情緒,導致我在人生中數度進出類似憂鬱的身心低潮狀態。

                                哭什麼哭!男生不准哭!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在大人面前哭是因為比賽比輸,覺得已經很努力卻還是輸了比賽,因為感到沮喪而哭。

                                當時的指導老師對著全隊吼著:「哭什麼哭!男生不准哭!有時間哭不如回去練得更強,哭能贏得比賽嗎?」

                                雖然從小被教育男孩子哭是丟臉的事,但因為當時太難過了,而且是在信任的大人面前,所以才敢宣洩情緒,結果卻被狠狠的吼回來。

                                我現在能了解,老師當時話中的意思是:「沮喪適可而止,重點是找到解決方案。」只是表達的不精確,可能自己看到全隊哭成一片也有些許慌張。指導老師當初剛入行,或許教學經驗也不是特別多,用反射反應講出這樣的話我也不怪他,誰沒新手期呢?

                                但那句「男生不准哭!」卻深深刻進我的心底。

                                靠提升能力來壓抑情緒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發現我會提醒自己『不可以表現情緒!把挫折表現出來是丟臉的。』

                                我用提升能力來解決情緒。因為變得更強就不會輸,不會輸就不會沮喪,不會沮喪就不會想哭。

                                只要,變得更強就好。

                                但是,這招是有剋星的,
                                「如果你變強了還是不夠強怎麼辦?」
                                「如果你想加強的項目是需要堆疊數年的而非立即見效的怎麼辦?」

                                總有,過不去的關卡。

                                當情緒沒有辦法靠提升能力來碾壓時,情緒就無法消除,任由負面情緒無限擴大,直到自己被壓垮為止。

                                「再大壓力都要自己默默扛下來。』這句真是屁話!

                                我為了吞下情緒,反而被情緒吞噬,為此數度進出類似憂鬱的身心低潮症狀。

                                直到某天,我學到熱力學第二定律。

                                封閉系統中,情緒永不滅

                                某天我在書上偶然聽到『精神熵』這個詞,這是正向心理學家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從熱力學第二定律所衍生出來的想法:「封閉系統中,情緒永遠不會減少。」意思是若把情緒封鎖在自己內心刻意壓抑它(或假裝忽略它),情緒不會憑空消失,而是會在體內增殖擴大直到身體再以無法負擔而垮掉,達到身心完全崩潰的『情緒最大熵』程度。

                                如果用裝水球來比喻,情緒是水,身心乘載容量是水球。當我們持續往球體內灌水時,水球會擴大,如果持續裝水而不倒水呢?水球就會爆掉。如果我們一直累積情緒卻沒有適時排解,總有一天會爆掉,就跟水球一樣。

                                精神熵:壓抑持續漲大的情緒,最終造成自體毀滅。

                                如何避免被情緒壓垮?以熱力學的角度是避免讓情緒擴大。術語稱之為『負熵』,以裝水球來比喻是『把水倒出來』。

                                想像水球有一個支撐防線,當水量突破防線時水球會破掉,負熵的作法就是在水球破掉前不斷的把水倒出來,讓水在防線範圍內動態的浮動:『只要水量不越界,水球就不會破。』

                                情緒也是,心中也有一條憂鬱線,當情緒低落到掉入防線之下,人就會垮掉。但如果情緒有持續的出口,情緒最大熵的狀態就不會來臨。

                                讓情緒在防線範圍內動態浮動,不壓抑、要排除,與精神熵共處。

                                與情緒共存

                                現在我的身心狀態好轉了嗎?不能說有掌控,但處理方式成熟更多。我已能覺察到情緒的出現,並會以排除代替壓抑。

                                我把情緒建立成圖像,它們是一箱箱的置物盒,每一個過往事件都有自己的專屬盒子,它們被我整齊擺放在走道兩邊。我能看見它們,我承認它們真真實實的存在,我僅是從旁經過,這些置物盒並不妨礙我走路。

                                總之,承認情緒的存在,每個人都會有情緒的。情緒並沒有好壞,重要的是你如何與它們相處。用排除、整理,代替壓抑與忽視。你會找到更好的自己。

                                你今天也很努力喔,你值得對自己好一點。

                                【延伸閱讀:解鈴還須繫鈴人-談負面情緒調適】

                                【延伸閱讀:走路的人-談積極的休息:休息跟工作一樣都需要努力】


                                非~常感謝你的閱讀。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讓世界因你的分享而更好。

                                作者與參考資訊

                                • 謝維駿 Hank,更多作者資訊請看 關於我,歡迎追蹤IG
                                • 封面圖引自:flaticon

                                工商

                                • Link.tree:前勁體能-最可靠的一對一教學品牌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情緒健康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一個人在健身房裡練腿,他操作的是腿推機(Leg press)

                                為什麼腿推可以做得比深蹲重?

                                「為什麼我腿推(Leg press)可以做超過體重很多,但是換成深蹲(Squat)卻沒辦法蹲很重?」這是健身的常見問題。 腿推有固定的軌道,穩定的座椅,你只要在把腳放在踏板上出力就好。當動作控制元素都幾乎被抽離時一切都變得簡單,腿推做得比深蹲重是正常的。 「為什麼腿推可以做得比深蹲重?」這問題在意的其實不是兩者的差異性,更深層的疑問是「為什麼即使腿推做很重,但轉換成深蹲/生活時卻沒有太多幫助?」

                                Junior level basketball player bouncing basketball. Young basket

                                爆發力項目-不建議做長距離耐力訓練

                                爆發力項目如籃球、棒球、排球等團隊項目,在以往的體能訓練中常常會加入長距離耐力跑,例如2k-10k的慢跑。 會有這樣的設計,理由是認為需要先堆疊基礎體能後才能發展進階的間歇能力或爆發力元素。 而弔詭的是:「跑得越多越認真的選手,反而是下個賽季成績衰退最多的人」

                                一名男子坐在啞鈴散落一地的客廳地板上捂著臉,對於自己沒時間運動感到懊悔。

                                沒時間運動?還是還沒想運動?

                                「沒時間運動怎麼辦?」這句話或許你常會問自己,但真的只沒時間嗎? 你可能在網路上查了很多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量」、「上班族最理想的運動時間」,但運動這回事還是放在那動也不動。或許你不是沒空,而是這件事動機不足。我必須先肯定你有開始把運動放在心上的這份心情,你缺少的,僅是將運動安插進生活的動機而已。

                                如何長期維持體重?用80/20法則建立平衡、用利基模式建立節奏

                                1. 找到平衡:東西都可以吃,但注意份量與比例。2. 找到節奏:放下目標,聚焦在過程。尋找一個自己可以輕鬆愉悅執行的「利基模式」,然後持續複製它。

                                Female Athlete Exercising with Dumbbells in the Gym. Strength Tr

                                身體兩側力量不會有對稱的一天,重點是非慣用邊的力量不要落差太大

                                身體兩側的力量不對稱跟身體慣用側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們一直有用慣用邊的趨向,身體兩側就不會有完全平衡的一天。事實上,完全平衡也絕非必要,我們更該注重的是「避免兩側落差太大」。

                                從及時行樂到未雨綢繆:找對心態,養成長期持續運動習慣(2025)

                                以下是我在訓練實務中的觀察: 「及時行樂」心態者,常常是每年過年後都「重新」下定決心要減肥和培養運動習慣的人。 「未雨綢繆」心態者,因為擔心未來會過得比現在辛苦,所以一但決定要開始行動,高機率會持續下去。 我建議及時行樂者在考慮強化運動技術前,先試著重新設定心態。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