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5)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深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多數人搞錯重點了

                                深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多數人搞錯重點了

                                2022 Nov 05 健身常見問題
                                內容目錄
                                1. 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2. 深蹲膝蓋要超過腳尖
                                3. 人類天生就會蹲
                                4. 深蹲下蹲時序示範
                                5. 附錄:四種常見深蹲時序錯誤
                                6. 2013年第一版:深蹲時膝蓋可以過腳尖嗎?
                                7. 深蹲時膝蓋可以過腳尖嗎?
                                8. 深蹲的重點是多關節連動而不是過不過腳尖
                                9. 附錄:關節活動度差異(2022/3/29補充)
                                  1. 上半身前趴較多(膝蓋過腳尖較少)
                                  2. 上半身直立較多(膝蓋過腳尖較多)
                                10. 附錄二:不同深蹲動作的差異
                                  1. 膝蓋推出較多
                                  2. 膝蓋推出較少或沒有
                                11. 參考文獻

                                深蹲的重點不是膝蓋超過腳尖或不超過而是下蹲時的關節時序問題。

                                大家看過嬰兒蹲在地上玩玩具嗎?嬰兒蹲在地上找玩具時可不會管膝蓋要超過腳尖或不超過腳尖,他們就只是快速蹲下,然後把玩具往嘴裡塞。大家小時候都是這樣蹲過來的,那為什麼長大以後的我們,反而會在意深蹲膝蓋要不要超過腳尖呢?

                                我們,是不是都搞錯重點了?

                                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大約是2008年,健身房俱樂部開始在台灣興起,開始有大量的人潮上健身房練腿。

                                深蹲初學者最容易產生的問題是「臀部沒有出力」,外觀就像圖中這樣,是只有膝蓋動但臀部不動的深蹲法。

                                一張含有 男性深蹲 只動膝蓋沒動屁股 的照片
                                感覺膝蓋很快就炸的深蹲姿勢

                                如果一大票人都做這個動作會怎麼樣?沒錯!那些年報銷好多膝蓋,如內側半月板磨損、髕腱韌帶撕裂等狀況。

                                因此,在大量膝蓋報銷案例後,大家開始強調的指導語是「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其實,大家想強調的是屁股要一起參與的深蹲,而不是「不能」動膝蓋的深蹲。

                                指導語一傳十,十傳百的結果就是很多人變成「趴蹲」了。

                                一張含有 男性深蹲 只動髖關節沒動膝蓋 的照片
                                用生命示範的趴蹲,這動作對下背很危險喔!

                                深蹲膝蓋要超過腳尖

                                那年我剛畢業在健身房實習,記得教練主管看我深蹲第一句就是:「你推太多膝蓋了,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

                                我是田徑跳高選手退役,我的腿長(跨下至地板高度)超過90公分,你可以想像我的小腿骨有多長,當深蹲膝蓋不能超過腳尖時,我的身體必須極度前趴,才可以讓膝蓋不超過腳尖,這樣的姿勢對我的下背造成極大的壓力。

                                於是,我選手生涯的下背舊傷就復發了。

                                當然我不是特例,在膝蓋不過腳尖指導語發展的五年內,大量下背報銷的案例開始出現。我只能說自己運氣好,是20出頭接觸奇怪姿勢而不是更大年紀,只是輕微拉傷但沒有椎間盤或椎弓問題,但很多人就沒這麼幸運。

                                於是,約莫2012年左右,練腿顯學已經變成「深蹲膝蓋要超過腳尖」

                                其實,大家想強調的是膝蓋(股四頭肌)要一起配合臀部出力的深蹲,而不是膝蓋「一定要超過」腳尖的深蹲。

                                結果指導語再度傳播,有些人又開始採用「推膝蹲」了。十多年前,網路資訊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整個世代的初學者只能在爆膝蓋或爆下背間二選一。

                                人類天生就會蹲

                                超過腳尖或不超過腳尖是為了解決當時大環境現象而被發明出的「指導語」,但這兩個指導語並沒有教會臀部發力或解決膝蓋動太多的問題。

                                膝蓋超過腳尖或不超過,都是調整深蹲前後的位移比例,但是,深蹲的意思就是往下蹲對吧?前後位移根本就不重要。

                                深蹲這個動作人類天生就會,是嬰兒滿週歲就發展的「原廠姿勢」喔。小時候蹲在地上玩玩具沒人有動作問題,我們只是長大後忘了怎麼操作而已

                                一張 寶寶深蹲 的照片
                                community.snapwire.co/
                                一張 寶寶深蹲玩沙 的照片
                                pagingsupermom.com
                                一張 寶寶深蹲玩水 的照片
                                timesofmalta.com
                                一張包含 嬰兒0-12個月粗動作發展姿勢對照 的圖片,來自DNS
                                請看右下角,深蹲是嬰兒12個月大左右開始發展的喔|圖源引自:DNS

                                你還記得小時候怎麼深蹲的嗎?

                                「就是直接下蹲」

                                沒錯,就是這麼簡單而已,深蹲唯一指導語就是「往下蹲」。讓你的髖、膝、踝同步向地板方向發動,然後再同步向上站起來。

                                這就是回歸原廠設定的深蹲技術,當用小時候的方式引導自己,那個被埋藏在大腦深處的動作指令很快就會被喚醒。

                                如果你深蹲卡關,請重新回想,那個邊流口水邊蹲著玩玩具的自己。

                                深蹲下蹲時序示範

                                • 深蹲唯一的指導語就是「往下蹲」
                                • 髖、膝、踝同步向地板方向下蹲,接著同步向上站起來

                                附錄:四種常見深蹲時序錯誤

                                1. 只推膝蓋深蹲(深蹲膝蓋超過腳尖):通常是忘記怎麼使用屁股。
                                2. 只推屁股深蹲(深蹲膝蓋不超過腳尖):通常是誤解膝蓋不過腳尖指導語。
                                3. 先動膝蓋才動屁股深蹲:忘記怎麼使用屁股的變化型。
                                4. 先動屁股才動膝蓋深蹲:誤解膝蓋不過腳尖指導語的變化型或過度強調啟動屁股

                                2013年第一版:深蹲時膝蓋可以過腳尖嗎?

                                【本文原發表時間:20130917於波恩體能粉絲頁,於20220329復刻】

                                「深蹲時膝蓋可以過腳尖嗎?」是很多人學深蹲時問的第一個問題。

                                深蹲(Squat)動作在動作模式正確的前提下,

                                • 髖關節活動度好於腳踝者,膝關節雖會超過腳尖但不多。
                                • 腳踝活動度好於髖關節的人,深蹲時膝蓋則會超過腳尖。

                                所以重點不在過不過腳尖,而是動作模式是否正確、髖/膝/踝關節是否同步連動。

                                深蹲時膝蓋可以過腳尖嗎?

                                剛開始在訓練時,常常聽到教練的指導語是「膝蓋不要過腳尖」,有些人使用臀部主導(屁股往後退)的蹲舉模式時,為了要將膝蓋位置調整在腳尖上,使用背部前傾的方式維持穩定,如此將會限制膝蓋與腳踝的角度,並給下背部增加負荷 (見圖)。

                                伴隨髖力矩 (torques) 增加,壓力將逐漸轉移至下背,因此指導須非常小心。

                                深蹲時膝蓋應該要過腳尖
                                若在深蹲時過度強調膝蓋不過腳尖,則負重壓力將轉移至下背

                                深蹲的重點是多關節連動而不是過不過腳尖

                                在此正確動作模式下,有些股骨頭較長的人,膝關節雖然會超過腳尖但並不多,而身材較嬌小者,深蹲時膝蓋則常會超過腳尖很多。

                                但他們都是對的。

                                所以重點不在過不過腳尖,而是動作模式正確與否。

                                深蹲教學不應該只專注在膝關節,應著重在多關節的連動,在動作模式正確的情況下,膝蓋超過腳尖是正常的

                                • 使用指導語:往下坐,像蹲馬桶一樣。
                                • 身體力線參考:垂直向下與向上,髖膝踝關節連動

                                附錄:關節活動度差異(2022/3/29補充)

                                上半身前趴較多(膝蓋過腳尖較少)

                                • 髖關節活動度比踝關節活動度好的人
                                • 大腿骨長度較長的人(身高較高或腿長者常見)

                                上半身直立較多(膝蓋過腳尖較多)

                                • 踝關節活動度比髖關節活動度好的人
                                • 大腿骨相對較短(身材較為嬌小者)、上下半身比例約5:5的人

                                附錄二:不同深蹲動作的差異

                                膝蓋推出較多

                                • 前蹲舉(Front Squat)
                                • 高腳杯深蹲(Goblet Squat)

                                膝蓋推出較少或沒有

                                • 後蹲舉-高槓(Back Squat-high bar)
                                • 後蹲舉-低槓(Back Squat-Low bar)
                                • 箱上蹲舉(Box Squat)

                                參考文獻

                                Fry, A, C., Smith, J, C., Schilling, B, K. (2003). Effect of Knee Position on Hip and Knee Torques During the Barbell Squat.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17(4), 629-633.

                                【本文原發表時間:20130917於波恩體能粉絲頁,於20221105再版】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深蹲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能力焦慮:好還要更好,什麼時候才能休息一下?

                                AI 技術

                                科技焦慮:AI 技術會取代健身教練嗎?教練的風險、威脅與機會

                                先講結論:如果你做出調整,那麼AI技術暫時威脅不到你。AI 技術 能協助健身教練做高度自動化的事情,但無法取代顧問、創意、情感支持與複雜性動作技巧的判讀技術。總的來說,如果你把客戶看作是一具需強化的身體,你會被取代;如果你關注的是一位有溫度的人,正好他需要鍛鍊,那麼AI 技術則能成為你的幫手。

                                商人在兩條道路前思考哪一個是最好的機會

                                身份認同:如何引導我們的飲食與運動決策?

                                當你打從心裡認同自己是健身人,你下班會選擇先去健身房、你在挑選開架食物前會多留意成分。有時候就因為你認同了自己的身分並認為自己屬於某個群體,生活習慣會很自然的執行,健康生活得來全不費力。 如果你常在運動飲食相關的習慣養成遇到問題時,或許你可以探討看看自己內心的價值觀是什麼。

                                安全感

                                生存焦慮:當個普通人也很自豪

                                為什麼北歐人可以安心當個普通人但台灣人不行?又或者哪些台灣人可以當個普通人一樣感到安心有尊嚴? 答案是有安全感的人。 什麼是安全感?是資產足以承擔各種狀態風險的人,他們是選擇當普通人,而不是只能當普通人。而北歐國家,則為每個普通人賦予背後的安全感。 「這是北歐模式」

                                深蹲髖卡住?矯正訓練:深蹲-髖屈篇

                                深蹲有感覺到前側怪怪的嗎?下蹲時左邊前側卡住所以只好將重心讓到右邊;下蹲時雙邊前側卡住但又想下蹲,只好圓下背替代;想蹲低但覺得骨盆前側繃繃的下不去,像是生鏽未上油一般;一往下蹲就感覺骨盆前面有撞擊感。 深蹲遇到以上問題時,都可能代表你髖前側卡住摟,來看看怎麼解吧!

                                Happy group of young friends using smartphone in the street

                                健身教練經營 IG :從0-1000追蹤的85道心法

                                在現今的社交媒體時代,「被看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作為一名專業健身教練,你可能已經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來鑽研專業知識,你的潛在學生可能會因為不認識你而錯失與你學習的機會。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如何透過 IG 經營策略,讓更多的學生認識你並加入你的事業飛輪,那你就有更多機會幫助他人成長。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