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6)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情緒性進食:如何擺脫食物成癮的魔咒?

                                情緒性進食:如何擺脫食物成癮的魔咒?

                                2022 Jul 19 長線體態
                                內容目錄
                                1. 情緒性進食是如何養成的?
                                  1. 古典制約
                                  2. 當你想要慶祝
                                  3. 當你感到沮喪
                                2. 調整制約回應-覆蓋與分流
                                  1. 替換舊制約-覆蓋回應
                                  2. 創建新制約-分流回應
                                3. 從情緒性進食中解放吧!

                                現代人工作繁忙、房價、物價、薪水壓得大家喘不過氣,最後吃美食變成少數能彰顯經濟自主權的小確幸。但要注意,小確幸可能不小心讓你對進食成癮。

                                「吃進肚子裡的不一定是飢餓,更多的時候是情緒的慰藉」

                                情緒性進食是如何養成的?

                                古典制約

                                在「原子習慣」一書裡提過的「習慣迴路」,基本上是一種古典制約形塑(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展現,其模式如下:

                                感到壓力很大,很想找個出口來讓心情放鬆…

                                1. 第一次提示:「感到壓力大」
                                2. 渴望:非常想獲得心情放鬆
                                3. 回應:吃美食
                                4. 第一次獲得獎賞:感到心情放鬆
                                5. 當獲得一次良好感受時,下次壓力來時就會想複製情境
                                6. 持續複製這個策略數次以後….
                                7. 制約完成:「當感到壓力大時,則馬上想到美食」
                                制約反應:原子習慣-習慣迴路
                                習慣迴路(引自原子習慣)

                                當你想要慶祝

                                當想要慶祝某件值得高興的事情時,慶祝背後的心理感受其實跟「心情放鬆」很像,那吃美食可以用來慶祝嗎?

                                1. 第一次提示:「想要慶祝某件事情」
                                2. 渴望:非常想獲得放鬆與喜悅
                                3. 回應:吃美食
                                4. 第一次獲得獎賞:感到心情放鬆與喜悅
                                5. 當獲得一次良好感受時,下次想慶祝時就會想複製情境
                                6. 持續複製這個策略數次以後….
                                7. 制約完成:「當想要慶祝某件事情時,則馬上想到美食」

                                當你感到沮喪

                                當對某件事情感到沮喪想獲得慰藉時,慰藉背後的心理感受好像也跟「心情放鬆」很像,那一樣可以用吃美食來獲得慰藉嗎?

                                1. 第一次提示:「想要慰藉自己的沮喪心情」
                                2. 渴望:想獲得放鬆與平靜
                                3. 回應:吃美食
                                4. 第一次獲得獎賞:感到心情放鬆與平靜
                                5. 當獲得一次良好感受時,下次想要慰藉自己時就會想複製情境
                                6. 持續複製這個策略數次以後….
                                7. 制約完成:「當想要慰藉自己時,則馬上想到美食」

                                最後無論是感到壓力大、想慶祝或需要慰藉自己時,馬上想到的都是美食,你明明知道自己的體重需要控制,但睡眠不足時就想來一杯大冰奶、工作不順暢時就想來份麥當勞、經過一整天的疲憊工作總想鹹酥雞配啤酒、熬到週末時總想吃個燒烤。這些生活上的壓力與疲憊,無形中都讓你吃下更多熱量。

                                調整制約回應-覆蓋與分流

                                對於「理想世界的理性人」來說,進食是為了獲取熱量而非慰藉心靈,但現實世界的運作不是這樣的。我們可以使用「新的制約回應去取代原有的回應」,最終達到覆蓋舊制約或額外建立新制約的作法來調控情緒。

                                制約回應的設定方向為:

                                • 不能選擇會傷害身體的。例如不用煙、酒、毒、飆車來紓解情緒
                                • 除了美食之外,自己也很喜歡的事物或興趣
                                • 如果是對身心都有加分的活動更好
                                • 操作簡單、容易施行

                                替換舊制約-覆蓋回應

                                1. 吃美食能讓我感到放鬆,聽音樂也能讓我感到放鬆
                                2. 替換回應:「當情緒上來想用美食來慰藉時」,改成「聽音樂」
                                3. 獎賞:感到心情放鬆,雖然放鬆程度比吃美食少了一些,但還能接受
                                4. 有意識的持續使用策略….
                                5. 初步制約形塑:「當情緒上來,開始可以用音樂替代部分美食了」
                                6. 有意識的持續使用策略….
                                7. 新的制約反應完成:「當情緒上來時,則馬上想聽音樂」

                                當我們想要革除一個壞習慣,就用一個好習慣去代替它

                                情緒性進食:古典制約-覆蓋回應
                                用新的回應覆蓋舊回應

                                創建新制約-分流回應

                                當然如果能用「覆蓋」的策略是最理想的作法,但有時候吃美食還有多重意義。例如生理需求、心裡需求、社交需求(家庭聚會、朋友聚會)、工作需求(商務午餐)等。

                                總不能從此以後都不跟朋友聚會、不談生意吧?有沒有可以兼顧的作法?

                                這邊我要提出「分流回應」的概念,如果壓力指數是10分,某個制約(或多個制約)可以替美食分擔5-8分,那美食就只需消化2分的情緒,甚至可以開始好好享受美食而不須愧疚,那不是很好嗎?

                                1. 除了吃美食以外,聽音樂/露營/爬山/重訓都能讓我感到放鬆
                                2. 擴編回應:「當情緒上來想用美食來慰藉時」,新增「露營/爬山/重訓」等選項
                                3. 獎賞:感到心情放鬆
                                4. 有意識的持續使用策略….
                                5. 初步制約形塑:「當情緒上來,開始有美食以外的獎賞選項了」
                                6. 有意識的持續使用策略….
                                7. 新的制約反應完成:「當情緒上來時,則可以吃美食/聽音樂/露營/爬山/重訓」

                                這樣的分流回應可以讓你的制約獎賞從「別無選擇到有所選擇」,如果情緒能有多重管道排除,那就不需要這麼大的進食份量拉!

                                如果一個習慣具有多重意義,那就稀釋它的權重,用其它好習慣來填補

                                情緒性進食:古典制約-分流回應
                                用多種回應創建制約,用來分流消化情緒

                                從情緒性進食中解放吧!

                                「替代制約」用在非得排除不可的危險制約裡,例如煙癮、酒癮、危害生命的飲食(有看過人很喜歡吃鮮奶油噴罐)

                                「創建新制約」則可提供選項,有些食物對心靈很重要,但份量與頻率是重點。如果有別的制約可以分擔情緒跟壓力,那在份量與頻率得宜的前提下,不就可以好好享用而不感到罪惡了嗎?

                                光是分流回應、解除對制約的愧疚、好好享受制約,就能讓你與食物好好相處了。當對食物有正面心態時,你會發現這個時期的你居然可以抗拒衝動來調整進食的內容,例如桌菜改成套餐、餐餐有肉跟青菜、踩罐改品酒、有飽足感就放下筷子等。

                                情緒能載舟亦能覆舟,重要的是理解/覺察/面對/接受自己並從中找到平衡



                                你可能會喜歡的其它文章
                                不易胖的秘訣:想吃就吃

                                封面圖引用資訊
                                Photo by Kiwis on Getty Images/iStockphoto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長線體態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想開始運動,先不要下定決心!

                                期望很大代表你有個很大的目標要挑戰,於是每天驅使你踏進健身房的動機是目標、吃下每一口健康餐盒、站上體重機時,眼裡都是目標,但成果並不總是即時到來的,所以錯愕、失望、退坑,然後明年重來一次。 這些年來看過這麼多人來來去去,我觀察真正會成功的人,他們眼裡根本沒有數字。

                                矯正訓練-模組篇

                                一般人想矯正活動度卻常失敗的原因在於:『我們只是把肌肉變柔軟了,但卻沒有請大腦給我們更多活動度。』 往往只是做了肌肉放鬆跟靜態伸展,卻少了兩個與大腦溝通的關鍵步驟。 如果你有增加柔軟度或改善活動度的需求,請看本篇的分享。

                                Coach Hank 祝各位新年快樂,虎哩健康呷百二

                                Coach Hank 祝各位新年快樂,虎哩健康呷百二

                                我今年可能有兩個嘗試: 我打算把這幾年的文章、在前勁現場遇到的學員問題做個大整理,並把內容搬遷同步在一個可永久存放的空間裡,我想把這個空間定位成‘’邁向長期運動習慣之路的「諮詢服務站」‘’ 想嘗試增加 ‘’Q & A 問答表單‘’,來收集大家在長期運動路上的卡點或心法等疑問。好讓我能在實務上給予經驗分享。 因為時間有限,想做的事情很多,要對時間管理更加的積極才行。所以打出來的意思就是希望大家可以督促我完成摟,還麻煩今年大家持續給予指教瞜!

                                知識焦慮:先決定不做什麼

                                在報名下一個進修之前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什麼區塊是你喜歡並且擅長的? 如果你只能選擇一個區塊來專攻,你可以先刪除哪些區塊? 你有沒有同事或合作夥伴可以加值/補強你的服務?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學會只跟自己比較→決定先不做什麼→在自己的路線上努力→擺脫知識焦慮

                                深蹲腳踝卡嗎?如此的深蹲會造成身體前趴、下背壓力大等狀況喔!

                                深蹲腳踝卡嗎?矯正訓練:深蹲-腳踝篇

                                深蹲蹲不下去嗎?深蹲身體前趴很多嗎?蹲一蹲腳踝不由自主的往外轉嗎?這可能都是腳踝卡卡小腿太緊繃的狀況。 好發族族群有: -常穿薄底鞋者 -常穿高跟鞋者 -常穿有踩屎感的極軟底鞋子者 影響訓練進度事小,弄到腰跟膝蓋就不好了,來看看如何解決吧!

                                繩梯在熱身的應用-神經連結與協調性統合

                                繩梯又被稱為敏捷梯,在繩梯裡展現快速的動作並不是敏捷的全部。敏捷性包含三種元素:速度 (Speed, S) 敏捷性 (Agility, A) 靈巧性 (Quickness, Q),簡稱 SAQ 系統。 繩梯在SAQ系統中主要用來發展「靈巧性」,是一種讓反應提升的訓練技巧。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