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更多下引體向上?從3至10下
2022 Apr 16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如何做更多下引體向上?」
在上網查引體向上訓練菜單之前,你必須知道更多下的引體向上意味著更大的肌力。所以你該尋找的不是練什麼動作可以做更多下,而是怎麼跑課表才能做更多下。如果目標是10下引體向上,你的體重80公斤,其實你的真實目標是「10RM=80」,所以這純粹是週期訓練的問題。
坊間的引體向上訓練菜單
如果你上網查如何做更多下引體向上,得到的答案例如以下的清單:
- 選擇正確的姿勢:好的姿勢贏一半,請參考我的姿勢建議《Free pull up》
- 多做引體向上:累積次數=累積訓練量=加強肌肉量=肌肉量提煉肌力
- 增加上肢力量:不只做引體向上,各種練背的動作都拉進來補強,例如單手划船、槓鈴反式划船、二頭彎舉等
- 練習各種變化型的引體向上:不同角度、不同平面的肌肉發力練習,完整堆疊整個肌群平面的肌肉量,例如健美式、戰術式俄軍式、戰術式美軍事、CrossFit 模式等
- 多吃蛋白質:吃蛋白長肌肉=加強肌肉量=肌肉量提煉肌力
引體向上的訓練菜單
週期訓練的本質是肌肥大(吃量)與最大肌力(精實)的輪流切換。高次數低強度的肌肥大訓練能增加肌肉尺寸(肌肉橫斷面積 Cross-sectional area, CSA),高強度低次數的最大肌力訓練能增加肌肉力量(更高階的運動單位)。較高的肌肉橫斷面積能產生較多的高階運動單位=更大的肌肉力量,更多的力量允許你下一輪訓練使用更大的啞鈴鍛鍊肌肥大,如此循環下去則轉動肌肉尺寸與肌肉力量進步的週期飛輪。週期飛輪
上述用種田做比喻的話:一塊田能種出一定份量的水果,水果賣錢後換更大塊的田,種更多的水果,如此循環。田=肌肉尺寸,水果=肌肉力量,錢=舉起更大的重量。
菜單範例
肌肥大訓練的強度次數的理想訓練區間為6-15RM以及3-6組,最大肌力強度次數的理想訓練區間為2-6RM以及2-3組,選擇某個特定數字代表該週期並不是這麼重要,而是整體的訓練趨向是否符合該週期,例如肌肥大訓練應該要是低強度但高次數(吃量),最大肌力訓練則是高強度但低次數(精實)。兩個訓練週期中間有做出「梯度」的段差即可,這樣身體就會在吃量累積與精實強化間持續成長了,例如我兩個週期之間的次數至少有兩下的間隔(5下 vs. 8下),以下是我提供的簡易訓練週期:- 選定一個姿勢
- 請在開局就選好你要使用的發力姿勢,越固定越持續重複,力量就長得越快。
- 請在以下擇一:反手握、平行握、正手握
- 請在以下擇一:窄握、正常握、寬握
- 如果我挑一個,我建議先從反手窄握這個模式開始。
- 如果你肩膀伸到全直會有點不舒服(肩膀有種要夾擠的感覺),那麼你可使用反手正常握或正手窄握看看。
- 組數次數
- 採用線性週期法
- 第一個月:8下三組(肌肥大週期)
- 第二個月:5下三組(最大肌力週期)
- 每個月輪流交替
- 關於次數:我就是沒辦法做5、8下才來看文章的,要怎麼樣才能練8下?
- 請使用彈力帶引體向上,選擇自己可以操作5下三組、8下三組的彈力帶
- 頻率
- 建議每週2練,放在訓練課表的第一項。
- 若採取居家訓練且沒有其它重訓課表同時執行的問題,請拉高至每週4練,採用波動週期法
- 每週前兩次訓練為8下三組,後兩次訓練為5下三組,例如週一週二與週四週五的訓練配置。
- 如果有過度疲勞的狀況產生,且休息兩天都還無法恢復,請採用減量一週的訓練策略(保留次數4下)
- 盡力程度
- 請採用保留次數2下的彈力帶強度,詳細作法請參考文章。
- 先支付自己
- 每一次訓練課,不論那天是胸日還是腿日,都請把引體向上排在第一項,用最好的力氣跟精神完成訓練。
- 我建議週期的組數次數部分,你可以全部動作都套用,要就整套課表都吃量或衝強度,最怕含糊不分,這樣身體很難成長
- 保養
如果跑訓練菜單跑到無聊怎麼辦?
有些人跑菜單課表跑到會無聊,而無聊就是週期訓練失敗的最大敵人。那麼底下給你一些新鮮感:- 動作選擇
- 健美式引體向上/戰術式引體向上(俄軍式)
- 彈力帶一樣可以採用,但請在自己的場館發揮創意研究看看。
- 因為這兩個動作使用的肌群較少,故週期強度次數我調整成6下三組與4下三組
- 戰術式引體向上(美軍式)
- 把它想成一反手一正手就好,這樣在設定器材時比較好操作。彈力帶戰術式引體向上(美軍式)示範
- 因為這動作有類單手引體向上的成分,操作較為吃力
過癮,故週期強度次數我調整為2/2下三組與1/1下三組(一邊2下後換邊再操作2下=2/2)
- 負重引體向上
- 週期強度次數我調整成4下三組與2下三組
- 擺盪引體向上
- 其實擺盪引體向上即是Free pull up 的放大動力鍊版本,你試著用腳往上甩看看。恩,初期長得像一隻被電到的毛蟲是正常的,多甩幾個禮拜就會比較帥一點了。
- 週期強度次數我調整成12下三組與8下三組
- 健美式引體向上/戰術式引體向上(俄軍式)
- 換動作的週數?
- 我建議彈力帶引體向上還是作為訓練菜單的主菜比較理想,但偶爾吃吃外食也很重要。所以如果你練到無聊要換動作,那每週只使用一個動作,每個動作一次要用一週。目的是避免強度忽高忽低,這會影響你的訓練進度。
結語:引體向上10下代表的意義
只要有跑課表,從拉3下開始起算到10下,大概是8至12個月的時光,不刻意強求,只問是否持續出席,拉10下都是可預期的事情。
那麼引體向上要做到幾下才算足夠?我認為是10下。
其實引體向上女生可以拉1-2下、男生3-5下在生活各個面向都已經足夠更何況是10下,所以我並不會刻意追求引體向上超過10下的境界。如果真的有人可以拉多於10下,我會建議他練習負重的引體向上,而不是更多次數,因為擁有更多的力量很容易可以轉換為更多次數,但更多次數不一定能輕易轉換為更多強度。
所以,10下已足夠,如果你可以做得更多,請開始負重吧!
後記:更簡單的訓練
最近因為膝蓋打PRP的關係,有一段恢復期是不能動下肢訓練的,於是我回來重跑自己設計的課表,這次使用5公斤負重,一樣是目標10下(目前進度8-9下之間,看當天午餐吃得多不多哈哈)。這次回來跑課表最大的啟發是「我之前的課表太複雜、規則太多」。你現在看到都是優化過的,我給的動作選擇只有彈力帶引體向上,但之前我可是有(正手、平行手、反手)*(窄握、正常握、寬握)*(Free pull up、健美式、戰術美軍、戰術俄軍)等36種數列組合,還有若A則B的訓練路徑設計,光記流程就不想練了。
我思考的是如何更簡化更少學習成本但達到一樣效果的做法,結論是一招幹到底就好。這樣教練教學生很好交代、學生加班一整天要自主操作阻力也低,這樣的修改對大腦的神經路線反射化其實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當然,如果你是要10至20+引體向上,數列組合的變換就很重要了,但那已經是引體向上運動員專項訓練+我們用不到)
總之,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我獲得很多引體向上的啟發,於是我把去年寫的三篇引體向上系列文都做了整理(說是整理但近乎重寫哈哈),希望能更清楚的交代破關流程,好讓更多人能解鎖他的重訓成就。
另外兩篇引體向上文的連結我放在下面,歡迎參考摟。
你可能感興趣的其它文章
如何解鎖第一下引體向上?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深具次數與負重潛力的引體向上技術?
肩推肩膀痛?矯正訓練:肩推引體向上篇
0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