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焦慮2:健身教練生涯發展路徑
2023 Dec 20 教練職涯
前情提要,我曾在文章《生涯焦慮:為什麼我不做自由教練》提及:
很多人在討論要去俱樂部、工作室還是當自由教練,這對我來說根本都問錯問題。重點不是當不當自由教練,而是你有沒有思考過這份工作的本質是用時間換錢。你會結婚生子買房子、爸媽會老、小的要奶粉、你還要存自己的退休金,但不好意思,週日早上那堂教練課,你去了,小孩成長都沒有你,不去,奶粉錢醫藥費房貸怎麼辦?
真正的自由=用錢換時間
重點不是當不當自由教練,而是你可否越當越自由?你能不能運用你在生涯早期創造的收入與時間,幫自己的未來打造點什麼?
很多人會以為開店是唯一解,但其實不是,有機會我再另開一篇寫出路。如果你很想快點知道答案,那麼套一句我常跟教練說的:「歷史早就給你很多答案,我們並不是首創。看看那些藝人、網紅、名廚、設計師、工程師,他們為自己的事業做了哪些延伸?」
於是,本文是解決方案,敬請參考。
完全競爭:教練業是手搖與蛋塔的變體
十年前,需要健身的人比健身教練(與健身房)多很多,那時的教練都很有錢,唯二關注的是:「我手上一堆現金可以投資什麼?我沒空花錢。」「再這樣日夜教課,會不會猝死?我上一次真的休假是幾時?」
當一個行業在職涯前期賺錢比其它行業輕鬆,且進入門檻低:「沒有國家考試需求、技術相對簡單。」教練需求很快就被填補,達到供需平衡。目前是巷頭巷尾都是健身教練的時代,你與他並沒有不同,就算有,也不是消費者能分辨出來的差異。
教練業進入「囚徒困境」。
當你不花錢行銷、他也不行銷,你們只要顧好手上的客戶,並讓客戶轉介紹客戶,就算消費者分不出來也沒差,只要你將教練「合法工時」下所能販售的時數填滿也就夠生活了。但現在大家卯足全力在行銷、進修,試圖做出一點差異化。你們各自墊高了成本,需要更多鐘點填補開支,於是大家投入更多努力帶來一樣/更少的獲得。產業不只陷入囚徒困境,還轉動了老鼠迴圈。
長期看來,消費者都在住家/公司附近找到可以授課的健身教練,但沒有公司/教練個體可以得到經濟利潤。
「差異化不是軍備競賽,而是尋找尚未被人重視的機會。」
獨佔事業
完全競爭之下,還在水下求生存的人,著眼於當下的獲利,無法規劃長遠的將來:「我們談論的是明天而不是明年。我們並沒有多餘的資金可供長期思考。」
有趣的是,那些產業中的領先者(獨佔者)並不急。他們常有餘裕在你尚未跟上的領域投入前瞻的資本支出,做出高深的護城河。一消一長之下,求生存者在資本支出、進修、行銷、裝潢上無法與之拼搏而逐漸衰敗,最終維持最低生存收入或退出市場。
沒有永遠不變的事業
尚未飽和市場的先行者獨佔不了幾年,完全競爭區塊中出現的生存者也能扭轉賽局。
曾經最穩的企業都有可能因爲創新者的加入而被顛覆市場。世上沒有永遠穩定的事業,同時也沒有永遠衰敗的事業,重點是看到機會並想辦法實現它。
什麼都做好準備,但就是沒為特定方向做好準備
在欠缺具體計畫時,只好照章行事盡量收集多種選項。
-美國創投資本家 Peter Thiel
這世界符合冪次法則
你的多數業績/堂數來自少數客戶的貢獻,多數能見度來自少數非常擅長的技能,多數客源來自少數行銷策略。你花太多時間把自己弄的像是被動型指數基金(ETF),但在 ETF 的世界裡,其實也是少數賺錢公司拉抬大部分動能不足的公司。
「終究是冪次法則,不是常態分佈。」
你應該將火力放在自身最強的技能,而不是什麼都沾一點,這讓你在完全競爭的市場裡看起來更為平庸。
分散風險還是亂槍打鳥?
「當你什麼都摸一點,意思是你什麼都不熟練!」當你對市場/未來沒有信心/方向時,你選擇分散風險。一籃子技能研習/市場策略其實就是亂槍打鳥。
「你有方向嗎?」如果你的初衷是幫助初學者培養重訓習慣,那麼爆發力訓練、孕婦訓練、運動員訓練都跟你沒關係。所以你不確定方向,也就沒有策略,你只是亂槍打鳥。
最可怕的是,當你不確定初衷、沒有方向、也還沒有建構出自己訓練系統時(更別說那缺乏的社會經驗與歷練),就已經想要自立門戶了,不管是當自由教練還是開業。
「你根本還沒準備好。」
你有自己的系統嗎?
問自己幾個問題:
- 你想藉由訓練傳遞什麼理想?
- 這樣的理想需要什麼訓練模式?
- 這個訓練模式需要達到什麼訓練目標?
- 要達到這個訓練目標,如何打造你的課表?
- 這樣的課表要如何配置/進階與退階?
- 需要在場館配置哪些器材?
- 需要深化哪些學術科?
- 需要找哪些專業人士合作?
在完全競爭的世界裡,你做什麼他做什麼,大家都一樣,為什麼消費者要選擇你?你不用幹掉整個市場,你可以在整塊大餅中挑選一小塊邊角做到最好。你只需要在特定領域(或地區)具有辨識度就好。
避開競爭,先在小眾稱王;若市場變大,你也會跟著成長。
-個人品牌教練 于為暢
我們永遠都低估小眾市場,小眾市場是多小?聽著:「你一個人一個月可以教幾堂課?專注提供特定服務才能保持你個人事業的長期穩定性。」|圖表與概念修改自 于為暢《一人創富》
十年磨一劍,紮實訓練底蘊需要時間累積
世上沒有快速致富的方法,那只不過是別人在利用你發財
-Naval Ravikant 連續創業家、矽谷傳奇天使投資人
一個每天都在想著速成的教練,收進來也是想著速成的客戶,最終沒有人能在訓練這條路取得成果。
「紮實的訓練底蘊需要時間堆疊,並不是每件事情都有捷徑可以抄。」
邁向主廚之路:累積時數、增加歷練有其必要
今年是我教練經歷第十年,我本來很自豪,但我後來發現這不過是初心者面對世界的開始。我很仰望的一位日本肌力體能教練,職業球隊運動傷害防護員任職經歷、肌力體能產業十年以上經歷,接著才走到開業這條路上。對他來說,十年不過是發展自身學說的開始,而我又為何認為自己在短短幾年就擁有出師的能力?
所謂的訓練技術需要實作與累積,在對訓練世界還沒概念時,好好跟著一位師傅/一個學說好好的實作,累積實力並將之理解參透,接著慢慢琢磨出自己的世界觀,過程中找到自己在工作中定位:「我,身為一名教練,我是為何而存在,我又是為了什麼信念而持續走著?」逐漸的,孕育出自己的訓練理念,做出自己的訓練系統,選擇某一塊訓練領域持續的深耕。直到這個程度,心態、技術、歷練都已具備一定火侯時,才該考慮是否開業。
如果健身教練也像餐廳有主廚培養之路,我認為自己大概是學徒階段就跳出來開業的人。這是我最近的體悟,我們都太早自立門戶了。
沒有人是天生的脫口秀演員。每個人一開始都很差勁,不斷努力再努力才越來越好。我做舞台表演已經二十五年,一年演出三百場。那是我變厲害的原因。
-美國單口喜劇演員 Ralphie May
邁向下一步前先回答:「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當你的技藝磨練到一定水準,開始思考下一步前,我希望你先回答人生中更重要的問題:「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應對這樣的生活,你需要多少?」一個人想要/需要在事業中賺取多少錢決定於你在這世界想怎麼活著。
需求越多,利用事業賺取金錢的需求就越高,這意味著你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心血在事業上。另一面,如果你想多點時間體驗生活,那你必須思考自己該在事業放入多少心血,而這樣的投入又能有多少的產出跟成長機會?
人生重心越趨向左邊則工作比重越高,趨向右邊則生活比重較高。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呢?
決定人生該怎麼活會決定你的事業發展型態,事業發展型態又決定你的訓練理念,而訓練理念則以訓練系統作為實際的呈現。
對我來說,我原本想的是事業至上,但在心臟開刀後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能力有限。我並沒辦法幫助所有人成功,我不該從廣度下手,而該思考深度。第二個意識是發現自己生命是有限且脆弱,除了工作以外,世上還有很多美好事物是我應該要持續參與的。
所以我現在是這樣想:
- 關於事業,思考專準主義,注意邊際效益。
- 享受人生當下,但也打造資產,為未來做準備。
依據上述理念,我認為理想的工作型態有兩種選項:
- 升遷,讓個人價值在公司內放大
- 開業,深耕特定區域的健身工作室,解決特定問題
升遷
在公司內發展,我指的是連鎖健身房或中大型健身工作室。升遷,將自己擺放到管理職或培訓職,將你所學的技術傳承給教練群。
大部分一開始健身的人都會先加入連鎖健身房,連鎖健身房提供的價值就是基礎面向的「可預期的服務」和「標準化製程」。意思是不論客戶到任何店點跟任何教練配合,都能獲得穩定且可再現的品質。如此,負責做出產線跟制定標準化流程的管理團隊很重要,想辦法升到這個位置:「試著為客戶提供標準化的基礎服務以及完善的自主訓練場地。」
開業
如果說升遷是將個人訓練系統發展成可複製的「廣度」,那麼開業則是發展個人訓練系統的「深度」。
你的工作指標不是標準化,而是細節與解決方案提供者。客戶找上你們通常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你必須是這項問題的米其林三星主廚。你就是你們公司最大的招牌以及持續性的精神指標:「你的目標是解決特定問題,並成為區域最強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不管選擇何種路徑:永遠貼近第一線
你永遠要貼近第一線,隨時保持市場的靈敏度並持續累積技藝深度。
升遷或開業的意思雖是從第一線實作人員上升到領導階層,但身為技術職人行業,我認為常保第一線的敏銳度與技藝深度是重要的。況且,直接接觸學生提供訓練是件快樂的事,我希望我能長期持續教學。
如果你是主廚,每天都要去市場挑食材、進廚房做菜,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你是培訓官、教練主管,常常會忽略這一點,因為你認為自己的客戶從學生變成教練。但你別忘了,教練的客戶還是學生,所以你終端服務的客戶還是學生。
我的意思不是要你全職教課,而是要分配比例。若你因為繁忙的培訓、管理而捨去教練課指導,大概半年至兩年左右,你就會開始喪失市場靈敏度,並有感技藝水準低下。因為你的經驗、樣本、時數通通來自於教練。你還記得嗎?你之所以會成為培訓官,是因為公司看重你的教學實力,希望你有所傳承,若你脫離了「根」,這可能是你與公司衰退的開始。
這是我職涯犯過最大的錯誤之一,希望各位教練永遠記得自己的出身。
建立資產:將時間資源轉化為個人資產
職涯持續累積後,糾結於升遷、開業其實都不是重點,而是你能否將販售時間所獲取的收入持續轉換成個人資產?例如「知識資產」與「股權資產」。
教練業=販售時數的顧問服務。也可以說,所有技術職人都是以販售時數為主,例如醫生、律師、老師、技師、設計師等。我們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時間」,如果沒有時間,我們就會中斷收入。在職涯的前半段我們沒有太多責任跟費用需要支付,當然體力也是充足的,但隨著年紀漸增,我們可能會發覺「可販售時間、體力漸少,但對金錢的需求漸高」。
所謂的生涯焦慮,是你可以預期自己隨著年紀增加而逐漸減少體力/時間的職場競爭力。好在,教練業並不是世界上的第一種技術職,歷史早已給出很多答案。
老年人⋯⋯看來理應減輕他們的體力勞動,但增加勞心的活動。長者也應該努力貢獻自己,透過忠告與實務智慧,盡可能幫助友人與年輕人一臂之力。
-羅馬政治家、哲學家 Marcus Tullius Cicero
年輕教練的優勢是體力,資深教練則是經驗(若以 Marcus Tullius Cicero 的說法會稱為「智力」)。隨著職涯的推進,體力與經驗會出現黃金交叉。故若回答如何解決生涯焦慮,我的答案是:「生涯的前半段,用體力謀生並累積資產;進入中段,則逐漸將「經驗/歷練謀生」的比例增加。」
知識資產是你長年教客戶涯的經驗累積,放在腦海中並沒辦法為你創造太多價值,拿出來傳遞才有。股權資產則是讓你擁有用經驗/歷練謀生的「自由」與「安全感」,相信我,身上沒錢時,做事很難優雅。
以上兩者都不是你某天有感體力衰退後才開始做的,你應該從成為技術職人的「第一天」就開始有意識的建置。
知識資產
任何你在執業時需要重複執行、講解、溝通、複習的,都應該把它轉化成知識資產,讓重複性時間投入轉為自動化運轉。例如訓練系統、訓練課表、訓練課表動作示範、熱身流程、矯正流程、教學技法、常見問題回答、你的工作筆記/心智圖/流程圖等。
建置知識資產的意義:
- 釋放時間資源。初期投資時間建置後,後續僅需維護/更新,不須重新生產
- 一份時間投資,多次重複販售。花一次工建置的訓練系統,可用來重複教學
- 知識資產素材轉換,可有其它用途
- 轉換為PPT,成為講座教材。企業內訓、線上課程等。
- 可以成為網頁文章、YouTube影片、Podcast。用做客戶課後補充教材、傳遞理念以及推廣事業。
- 上述兩者的結合,創造規模龐大的知識網路。可用來出書、培訓管理部門/開業等技術複製與傳承。
除了教練課授課之外,以上是其它貢獻所長的方法之一。或許我們年紀會逐漸增加,但我們腦中的智慧與經驗卻會為我們持續創造價值。
教練課不該是全客製化
前面幾個章節我一直強調大家必須建立自己的訓練系統。建立訓練系統是將時間資源轉換為知識資產的「首要條件」。
所謂的系統可以想成「標準化流程」或「生產線」。是80%的客戶都依循同一套流程進行訓練,20%的個別客戶或特殊狀況客製化。這套系統是經過你長期洗鍊,所留存下最有效率的訓練流程。
「不是應該依照客戶需求量身定制課表嗎?每一位客戶都有不同需求。」如果這是你的第一個疑問,我會反問:「如果找上你的客戶需求百百種,代表你的定位不精準吧?而這些客戶會找上你,是你的能耐,還是你場館/公司口碑所帶來的客戶?」
當你用精準定位創造的客群,常見需求跟問題就是那些,如此,你就可以用同一套流程涵蓋你的訓練。這有幾項實質意義:
- 同一套流程確保客戶需要被練到的元素都擁有一樣的刺激頻率。訓練效果需要堆疊,如果每次課表都不一樣或變化過大,很難有實質效果。
- 當你一個月上課時數超過80、100、120,我不認為你有足夠的時間為每位客戶建制詳細的訓練日誌,或記得每位客戶的規劃路徑。你必須簡化至僅建檔20%的個別差異。
- 標準化流程為你省下決策時間成本,並因為重複操作同樣流程,你也能從訓練中累積深度。所謂的深度,對我來說是墊高門檻以及創造護城河。
教練課不該全客製化的理由:
- 就算不同目標,該強化的身體素質80%是共用的
- 目標是增肌、減脂、體態、爆發力、運動表現,該練的術科六大方向、核心、動作控制,80%內容是一樣的。唯二的差異是體能設計與客戶溝通方法不同。
- 事實上,真正好用的技術還是經典的那幾招。有些人的客製化其實是做很多變化型。那些看起來很炫但對訓練進程沒有太多幫助的IG招式,僅是看起來與眾不同和感覺良好而已。
- 客戶需求差異性過大,會導致前期建置成本提高
- 產品線太廣,代表前期投入的技術研發會是非常發散且耗時,且有高機率會獲得表淺的能力以及浪費資源的事實。
- 依據個別目標設計個別解決方案,代表前期提案的溝通、規劃、調整時間較長,建置成本都應該要算在課程報價中。但在完全競爭的世界裡,教練課價格並沒有太多空間。
一套系統應該擁有哪些標準化呢?
- 課表與動作清單
- 基礎課表
- 退階課表
- 進階課表1
- 進階課表 2
- 週期訓練編排
- 使用什麼週期
- 每個週期多久
- 增加/減少難度的判斷時機
同樣的,你的教學應該也依循著標準化流程:
- 要練到一項動作,動作進程順序是什麼?
- 常見問題排除流程為何?無法排除的轉介流程為何?
- 教學示範流程是否清楚一致且好懂?步驟與流程為何?哪些關鍵動作需要提示與回饋?
當客戶下課時,能否帶著你的課程補充教材進行自主訓練?
- 客戶常見問題詳解文字清單
- 客戶動作複習影片清單
- 若出差時,簡易訓練清單該如何配置
總的來說,你應該保持客群精準,提供80/20 的標準化訓練系統。保持對訓練內容的深化,你與你的客戶都應該對訓練課表累積熟練度。當你擁有一套好的訓練系統,就能將你創造的時間可以用來進修、耕耘客戶連結,甚至僅是用來生活,都好。
股權資產
「擁有公司股權,創業或投資他人。」
在《快樂實現自主富有》以及《持續買進》,提及擁有公司股權是重要的,無論是自己的事業或參與他人公司。
當沒有公司股權,技術職人工作是以時數換取報酬,有做才有錢。但擁有股權時,公司作為團體共同努力的群體表現,會在你休息時持續運轉。另外,我認為房地產在有「華人」存在的地方也適用此道理,我會將擁有「土地權狀」視為擁有該城市、該國家股權的廣義想法。
我到目前的人生學到最重要的投資觀念:「多數經濟體在多數時期,資產長期處於上漲趨勢。」例如股市與房地產。股市加權指數以及房地產平均價格都比你爸媽那個年代更高。所以只要持續參與其中就好。
專注本業,而不是看盤
我的本業是教練而不是投資人,因此我僅使用最低的時間資源,並依循下述準則管理我的股權投資:
- 專注本業,推高收入:將本業做到領域頂尖。愈是具備稀缺或槓桿的技能,越有高薪/高賺錢機會
- 先支付自己,投資未來:薪資入帳日,投資額度優先轉出。其它剩餘額度才是你可支配的錢,不是反過來。
- 冪次法則,只買源頭、地頭與龍頭:如同我對世界運作的信仰,我只買基礎需求、獨佔位置與最頂尖的那些,而不是ETF。這點你不用學我,但記得要持續買進。
- 平均成本法,定期定額:依循效率市場假說裡的「隨機漫步」。只要我不是經營者也不是利害關係人,那我就不預測市場,只是持續參與行情。我不看盤、財報或技術圖,我只挑經營團隊。
- 複利循環,持續買進:有一顆雪球...。最難不是買進,而是「持續」。
- 只買不賣,參與每個上漲行情:同上,持續買進的其中一個定義是不賣。賣出只有兩個時間點:資產轉換(例如股票換房地產)、或你急需用錢時。
屏除上述,任何成功都必須思考運氣因素:
- 我的大學學費跟生活費是家裡幫忙的,所以我才能在學生時代就開始用打工的錢練習投資股票。
- 我在大四某個交易日下空單輸掉暑假兩個月整天泡水教游泳賺到的打工錢。我在資產很少時就理解靠投機打敗大盤是種妄想。
- 畢業那幾年剛好參與肌力體能、健身事業蓬勃發展的頭幾年。這讓我在職涯前期就開始累積持續買進的本錢。
- 認識 波克夏·海瑟威 副董事長 查理·蒙格 先生。理解資產成長的方法就是一直買進好公司然後放著。
- 買入的股票剛好都是後來存股風潮中被談論的幾個標的,加速資產累積的速度。
我正努力複製我發展的路徑,持續購置更多的資產強化我的股權資產。另外,我是終身工作派,我認為擁有幫助他人成功的技能,若能持續貢獻到進塔的那天是很美好的事情,所以我並不是以財富自由或提早退休等思想為發想點。(謝謝我爺爺的身教,身為社區診所執業醫生,他一直到89歲過世前半年,都還是持續上診。)
股票證明。金融是經濟的源頭之一,富邦與兆豐分別是民營與公股龍頭,玉山單純單純是個人喜好。這是22年10月14日的現值截圖,是我準備資產轉換頭期款的紀念,現在已經買不到這個價了。多數經濟體的多數時候,資產處於上漲趨勢。
所有權人證明。多數經濟體的多數時候,資產處於上漲趨勢,「而且」物價通膨也是。光靠存現金是很難跟上房市漲幅的。第一錢會通膨,第二房市會漲。幸好股市與房市高度連動,把現金放在股市裡,讓股票隨大盤波動,你能藉此維持一定的資產購買力。安樂區是北市人口外移至基隆的首區,麥金路頭段則是安樂區下交流道的首區,這是我所謂的地頭。雖然能力暫時沒辦法買在台北市,但按照自己設定的路線達標+購屋資金完全自理才是這張權狀最大的價值。
健身教練生涯發展路徑圖
儘早享受有錢的感覺,然後認識自己
上述講了很多累積資產的方法,但我認為大部分的人在理財思維中缺少一把關鍵鑰匙:「花過大錢,然後認識自己。」
最無法累積資產的行為是領出來花掉,而最容易把錢花光的人則是第一次有錢的人。
我在大學剛開始學做空單時花錢很狂妄。常常一堂通識課的時間賺整週的打工錢,或者昨天想買件衣服,今天收盤就有錢。最後一次做空是想拼一台喜美K8手排,貪心的後果(或運氣用完)是一次輸掉兩個月教課賺的打工錢。
第二次花大錢是我心臟開刀後。我想著我人生若只是存錢但都沒享受到就進塔有多可惜?於是我花很多錢玩檔車,最誇張的時候車庫有4台機車。其中一台重車比我現在開的汽車貴很多,付現。另外收藏一台全台只有40張牌的限量越野車,為了怕斷料直接再買一台回來備份。你可以想像買這些東西的當下有多爽快,但那種物質快樂上去多快就下來多快:「到手了,然後呢?」到最後我只是輪流把車騎出去充電再拿回來放,我並沒有因此體會到活在當下的真諦。
我在這兩次人生事件中充分體驗那些人們每天在想的:「當自己有錢後想做的願望清單。」但我並沒有感到快樂,這時才發現我想要的不過是坐在田埂旁聞著稻香,然後什麼事都不做。我只要有辦法到田邊、有時間到田邊、有錢到田邊,至於用什麼工具到達一點都不重要。原來我用購買行為換取的是多巴胺,短暫而空虛的快樂。其實我需要的是血清素,長期滿足的內心平靜。
如果你第一次賺到錢後想買雙B還是什麼名牌包的趕快買一買,在你剛開始有錢時就叫你存錢購買資產是很痛苦的。在你沒體會過東西都買過一輪然後要幹嘛的世界,你很難理解資產的價值。
也因為你一開始有錢時也不是太有錢,而是相較於你原本生活算還不錯,所以全部花光並不會帶給你人生多大的風險。最怕是你一直忍耐,直到存到很多錢才開始報復性花費,到那時可不是一百萬能解決的事情。我建議你在年輕第一次有錢時,就給自己一年的時間練習花錢,體會金錢之於生命的價值,然後儘早認識自己。
「學會有賺有存有花費的平衡狀態,如此你才有辦法開啟累積資產的複利路徑。」
第二,也因為你在很年輕時就理解金錢的價值,當日後有大筆金錢交到你手上時,你才能理性運用,例如家裡的財產、投資人的金錢、以及非預期增加的收入。
「保持對金錢的平常心,在大家皆失控但你還能正常運作時,你已不再是相同檔次。」
因為身上有錢,所以做事優雅
為什麼有些人做決策比你冷靜?除了邏輯與看局能力比你好以外,他可能也比你有錢。
你在意的是明天的工作在哪裡,他在意的是我如何推進長期競爭力。當你即便輸掉現在所有,都還擁有東山再起的底氣時,你的判斷會趨向考量全局而非短線利益。簡單來說:「你有後盾,做事就會優雅。」這是股權資產能帶給你的價值之一,確保你人生中的每個決策都擁有安全感。而正確的決策,又會為你帶來更多股權資產。
「我希望大家謹記財務安全感的價值,這是你必須打造股權資產的重要理由。」
保護資產:無限賽局
本文花了相當篇幅討論如何將時間利用效率化:「擁有自己的系統,在本業做到頂尖。」也討論如何將個人資源轉化成知識資產與股權資產。
但是,當我們目標是建構資產時,必須理解這中間有兩個假設:第一,假設自己可以持續工作到人生需求的滿足點。第二,假設可以持續投入現金至資產配置裡。那麼,讓本目標失敗的最大風險就是:「因為任何因素喪失工作能力。」
「絕對不能倒下!」
我們必須在長期職涯中確保自己可以持續出席。我們的時間、身體健康、心理狀態是我們最重要的營業資源,我們必須將自己照顧好。我們自己,就是我們整個事業生涯中最重要的資產。
「保護資產!」
以下是保護資產必須關注的幾項清單:
- 短期
- 避免感冒、流感
- 避免受傷
- 中長期的
- 持續鍛鍊
- 關注心理健康
- 牙齒顧好
- 每年健檢
- 避險
- 購買保險
- 避免家人進入長照
- 緊急預備金
避免感冒、流感
感冒或流感將會使你傷停3-5天甚至2-4週不等。每年第一波寒流來時注意保暖(目前常見於立冬前後),並建議每年施打流感疫苗(每年10月初流感疫苗開打,建議在11月中下旬流感高峰前施打完成)。
避免受傷
你的身體是「營業用」的,請認清這一點。請避免受傷損失長期營業競爭力,例如膝蓋、下背、肩關節等。
從現在開始,減少示範錯誤動作,用對自己友善的方式講解動作。請注意動作姿勢衛生,很多人教學要求背部打直,但卻用很爛的姿勢收槓片。雖然我們不想承認,但我們的體能巔峰確實會隨著年紀逐漸下降,請不要再用20多歲那套教學作法,並依據你的關節健康度、身體狀態來調整你的教學方法。
自主訓練避免推超過極限,受傷將使你蒙受營業損失,更可能讓職涯提早結束。謹慎挑選個人運動興趣。你的職涯不喜歡你做極限運動,在沒上班時,也要想著這一點。
醫療進步也不代表免死金牌。就算現在打 PRP 可以高機率修好關節損傷,你還是損失金錢。而金錢是你用時間與體力換來的。
持續鍛鍊
雖然年紀增長體能巔峰值會下降,但教學不是比賽,用的體能是平均值而非巔峰值。你要做的是保持教學狀態。
「先支付自己」。在每週的工作中安排固定的訓練時間,內容包含肌力、體能、活動度與爆發力。一週至少鍛鍊2-4次,有空時多練,沒空時簡短練或休息。總之跟客戶一樣,長期保持你的鍛鍊。
關注心理健康
很多心理諮商師會定期找同行諮商,因為他們知道每天接受他人能量,也必須要確保自己身心狀態的健康。那麼教練呢?我們是否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為自己建立監控保險絲以及定期排除機制,如果沒有概念,我推薦你閱讀《走路的人》。覺得失速或焦慮時,先休息回復狀態後再找原因,接著嘗試突破。若得自己再也撐不下去的,請務必尋求「心理諮商師」幫助。
總之要找到自己的方法保持長期心理健康。讓身體與心靈狀態長期穩定,你的教學生涯就會更長久一點。
牙齒顧好
每天用牙線,每半年洗牙,關注人類常見的牙周疾病。
牙周病比蛀牙麻煩,牙口顧好,不掉牙不缺牙才能長期攝取營養。每天都在關注營養品成效的教練族群,也應該花同等心思關注你的進食工具。藉此控制口腔衛生減少因牙周病帶給身體的一連串疾病,例如心血管相關疾病與菌血症等。
每年健檢
很多教練其實沒像自己想得這麼健康,因為你從來沒有用客觀數據校正自己的生活習慣。
很多人的血壓、血脂肪、血糖以及大腸狀況都比自己想的還糟,沒發病只是因為還年輕。並不是仗著自己「有在運動」就可以隨便亂吃的。請妥善管理潛在的健康風險,教練之路才走的長遠。如果你超過30歲,每年撥一筆預算去健檢吧!
健檢配置參考:
- 基礎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肪等)
- 無痛腸胃鏡/心血管、頸動脈超音波(我的預算分配:一年腸胃一年心血管)
- 癌症標靶篩檢(國人前十大死因那些,在健檢項目中選配)
- 女性請記得檢查子宮頸與乳房
把健檢想成汽車進保養廠檢修,隨著使用時數跟里程的增加,檢查項目也會有所不同。而常常壞掉導致車輛「報廢」的幾個項目則是每次進場必備,其餘則視個人財務能力選配。假若篩出問題,請以排除問題的心態進行維修與調整。
「其實,我們每個人出生在世,都只有擁有一台車。那麼你該如何長期維持車輛運轉呢?」
另外,有些人會說他沒有預算做健檢,以下幾個原因:
- 第一是沒動機,其實你去日本玩的錢都不止這些。你的身體是帶你四處行走的「交通工具」,若車不好開,你還能去哪玩呢?
- 第二是怕篩出問題,篩出問題要高興,想想至少早期就發現問題,能儘早做出應對。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問題,對自己負責,勇於承擔責任。
- 第三是沒這麼多預算,請在編列年度預算時就放入這筆開支,並每月分配存款進度。
購買保險
承上,請在「第一次健檢前」先買好保險,這點很重要!保險公司賺錢邏輯是特定風險出現機率相對低,扣除理賠成本後依然可獲利。但若你已出現風險,哪間保險公司會傻傻進來承作呢?請在底牌未掀前做好保單規劃。
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保險的意義是用相對低的金額「轉嫁」難以承擔的風險。但是很多人的保險都不完整,不是太少就是太舊,或是根本沒有,當需要用到保險但你身上沒錢時,別談想要建立資產了。請趁年輕保費便宜時購買保險,特別是醫療實支實付險。如果你是騎車通勤者,建議加保任意險(老實說要確保長期交通安全,避免你被撞或撞人,其實坐捷運通勤才是最理想的)。
健檢和保險是我人生中很大的學習,我第一次檢查出心臟問題就已是心臟衰竭初期,必須鋸開胸口換金屬瓣膜。當然保險已來不及加保(還好我媽在我小時候有幫我保了一些)。現在我是保險業拒保戶,日後再產生任何重大傷病,我都只能靠自己。所以各位,請帶著我的經驗前行,用少許金額轉嫁人生重大風險吧!
避免家人進入長照
如果你已經有能力把自己顧好,管寬一點吧!各位的爸媽、岳父母都開始運動了嗎?自己練或找同事帶著練,你現在付錢都比以後便宜且實用。
我家裡四位長輩,有三位都有運動(另一位尚在前端復健醫療努力中)。我這樣做並不是孝順,單純符合我個人利益。我希望他們相對健康後,能降低我日後花在請假照護與醫療費用的支付機率。而長輩能自由移動進而增加生命品質則是附加價值。
我認為,現在投入時間(或金錢)照顧你們家的長輩,也是轉嫁長照風險的一種廣義想法。
緊急預備金
如果你出狀況需要暫離職場12-24個月,你扛得住嗎?
如果最壞風險來臨時你都扛得住,那麼你在職涯中奮鬥時就會比較安心。我並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反倒是一切都做好準備讓我比較安心。
準備24個月最低開銷的預備金總額是我的安全感來源,或許你可以參考我的作法。
結語:你必須擁有自己的信念
除了訓練系統,你更應該擁有自己人生的信念。信念就像北極星,指引你人生中所有的決策和行為。
「你的訓練必須擁有系統,世界何其大,在訓練世界中待解決的問題太多,你不用包山包海,而是深度耕耘某個區塊就好。」
你在教練職涯中,必須擁有自己的系統。而廣義來說,除了訓練系統,你更應該擁有自己「人生的信念」。
信念就像北極星,指引你人生中所有的決策與行為。擁有信念時,你可能頭殼要有點硬,不要人家說什麼就得聽什麼,也不要一堆人給你建議你還在皮。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少的地方有鬼,兩者在特定情境都是對的,重點是擁有自己判斷跟做決定的能力。
- 我對於職涯的信念很簡單:「專注本業,做到頂尖。」
- 我對於資產累積的信念很簡單:「冪次法則、複利循環。」
- 我對於保護資產的信念也很簡單:「無限賽局。」
至於人生難題,也是我在本文的最後一個建議:「關於未來,不做樂觀主義者,而是最高可行性方案執行者!」
想達成的世界不是用來想的,而是以現實為基底,試著讓它成為可行。「使成功」很重要!只要你不退坑,你總能找到出路。
任何困難的事情都存在簡單的解法:「想不透的答案在世上都有人想過,這是歷史的價值。」總之把線索找出來並打造解決方案,然後將你的心法傳遞下去,如此我們也就完整了教練這個職業。
我們是教練,我們幫助他人成功。
本篇謹獻給剛離開我們的 查理·蒙格 先生。
如果不是您指導的跨領域思考模組、第一性原理、冪次法則、長尾配速、效率市場、隨機漫步、逆向思考、保持誠實,我還會是那個一無所有的人。
正如您在書上引用西塞羅所說的話:「最令人傷心的噩耗莫過於那個你正向其學習的人走了。」現在我又該去哪尋找像您一樣的老師來提升自己呢?
感謝您分享的一切,願您安息。
你可能感興趣的其它文章
參考文獻
- 什麼都做好準備,就是沒有為特定方向做好準備:Peter Thiel《從0到1》
- 切入市場的選擇-小眾市場:于為暢《一人創富》、Seth Godin 《這才是行銷》
- 工作-生活光譜:Paul Jarvis《一人公司》
- 生涯的前半段,用體力謀生並累積資產;進入中段,則逐漸將「經驗/歷練謀生」的比例增加:Charles Munger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Arthur Brooks 《重啟人生》
- 建立規格化製程:大人學《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
- 擁有公司股權,創業或投資他人:Eric Jorgenson《快樂實現自主富有》、Nick Maggiulli《持續買進》
- 多數經濟體在多數時期,資產長期處於上漲趨勢: Charles Munger《窮查理的普通常識》、Nick Maggiulli《持續買進》
- 保護資產:Greg McKeown 《少,但是更好》、Dan John 《傳奇教練丹約翰的肌力體能訓練金律》
封面圖引自
Photo by PeopleImages on iStock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