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一私人教練課購買指南
2023 Aug 15 教練課程攻略
教練課購買指南:
- 先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想解決的問題或想成為的樣子,在探尋教練時比較能縮小標的。
- 尋找跟自己相同成長背景、個性、價值觀的教練:相同人生維度得出的訓練建議,才有參照的價值。
- 朋友推薦/他人使用心得還是最可靠的做法:不管再怎麼業配、自捧、行銷,都沒有比「使用者」現身說法來得好。
- 初學者建議先以駕訓班模式進行購課:以「學習基本動作」+「體驗重訓是否適合自己」來當作第一次購買教練課的方向。
- 購課堂數初期買小不買大:第一,信任需要累積,你並不認識教練。第二,你不確定自己會不會退坑。
- 教練課要上的划算必須「明確且快速的溝通」+「自主練習與筆記」:任何訓練上的狀況都直接溝通,彼此都不互猜。最容易學會的課程上法是:學習、自主練習/筆記、學習的循環。
- 世界上最好的健身房是你最方便出門的那間:例如公司旁邊、住家旁邊、或兩者中間的連線。
教練課:為解決痛點而生的付費學習
教練課的本質是顧問服務
我用金錢購買你的經驗,你用經驗換取我的金錢,這是教練課的基礎邏輯。所謂的經驗,必須是長期累積驗證的,包含「成功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不同狀況下的調整作法」等。
所以教練課其實是:
- 表面上是教練課,本質是「顧問服務」
- 以為是運動流汗,實際是「解決痛點」
你購買教練課想解決什麼問題?
「我為什麼想買教練課?我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我認為這是你在尋找理想教練課程前需要先問自己的事情。
研習/團課學的是技術的規格品/通識技能,學習大方向大觀念,即便你對運動還沒有想法也沒關係,因為這就是為了入門而設計的產品。
而一對一私人教練課程則是客製品,依據需求訂製規劃,學的是實作的細節/屬於你的做法。如果沒有目標,又該如何訂製、找到適合你的教練?
不過先別擔心,幾乎沒有人能在「未接觸」一項事物之前理解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目標是越做越明的過程,故請先思考運動的概略方向即可。
購買教練課的常見目標是?
若暫時沒有明確目標,可先參考下述常見需求:
- 我想學習動作,體驗重訓
- 我有某個運動目標,想將任務外包給教練
需求可以更詳細解釋:
- 我朋友都在重訓,所以我想看看重訓在幹嘛
- 我想嘗試重訓運動,所以來學習基礎重訓動作的操作方法
- 我想嘗試重訓運動,因為想減肥/增肌/身材/線條,或想改善健康/肌力退化/健檢紅字
- 我將訓練業務外包給教練,我每週固定跟著教練訓練
定位方向後,聚焦可能的教練人選
教練課程多、教練選項更多,所以你在找教練之前,我建議要先:
- 先思考自己想要什麼?不明確沒關係,但至少要有方向
- 針對自己需求的方向去找尋,縮小範圍,只挑選少數幾項產品/教練作為後續的觀察/諮詢/體驗選項
聲明:我是以教練身份進行本文的撰寫。我是教練,本文是我主觀認為較理想的教練課購買方法。文章內是我觀察教練課購買流程的心得,以及個人付費學習經驗的分享。請各位理解此文是產業內人士所寫,並帶有個人立場。
教練怎麼挑?
大家都說挑「專業的」,什麼是專業?
專業背後的意思是「能解決問題」,所以專業是主觀的認定。就算你對某些教練的教學不認同,但當事人的問題能被解決才是最重要的,例如下述幾項對當事人來說都是專業的:
- 需要人陪伴聊天的學生 vs. 能陪他聊天的教練
- 喜歡練很操的學生 vs. 課程節奏很快的教練
- 動作卡關很久 vs. 專長動作優化的教練
- 上課希望術科少一點,講解多一點 vs. 能講解原理的教練
被忽略的重點:來自相同人生維度的建議,才有參考的價值
既然專業的定義是能解決自己的問題,那麼解決問題其實是高度客製化條件的。
「來自相同人生維度的建議,才有參考的價值。」教練的成長背景、個性、價值觀都與你相似時,他提供的訓練建議、訓練竅門、面對訓練需具備的心態才能為你所用。
- 專業=解決問題
- 解決問題=教練的經驗能為你所用
以下是人生維度不該隨便參照的兩個舉例:
「公職不該是你的職涯選擇。」如果家裡需要一筆穩定的經濟源,自然會選擇公務員體系的工作。而家裡比較好過的,當然可以「勇敢追夢!」,下次你再聽到別人給這建議前,請先理解那個人就算失敗,回家休息一年也不會有人餓死,但你不行,你家需要你。
「我靠存股,40歲前退休。」事實是我在存股之前賣掉自己的公司,有一筆優渥的收入,我把錢投入股市是資產再投資,每年領百萬股息是我獲取投資利益的管道。我在還沒存股前就已經是自由的,在看理財書學著操作的你,請問你們是用同一級距的本金在存股嗎?
人生維度的建議同樣適用於選教練,例如下述:
- 人生經驗
- 孕期找教練最好的選項是已經「當媽」的教練
- 訓練生涯充滿挫折的教練能理解你的挫折
- 協調性不好的教練知道如何改善你的同手同腳
- 訓練節奏
- 需要理解細節的學生,不找只談論大方向的隨喜教練
- 喜歡體驗新事物/快節奏的學生,不找長線堆疊型教練
我認為大家都太聚焦在教練是否專業,但專業必須考慮「人生維度」的適用性。挑選跟你成長背景、個性、價值觀都相符的教練,其實是被大家忽略的教練選擇重點。
很多指標教你判斷教練是否專業,其實你在找的是「信任感」
當你能清楚說清楚下述三者時,你就能找到你的專業教練:
- 「我想解決的問題可能是什麼?」
- 「我認為的專業可能是什麼?」
- 「我的成長背景、個性、價值觀分別是哪些?」
如果無法描述呢?常見的標的物/錨定物,例如:
- 學歷
- 職位/經歷
- 證照
- 年資
- 教練的身材
- 社群的追蹤數
你以為你在找評斷指標,其實你試圖尋找的東西是「信任感」。事實上,沒有一開始就能信任的人,就如同一見鐘情總是少數。
「你要找的是值得開始的理由,信任感建立是需要時間的。」
所謂的信任是雙方在合作過程中逐漸磨合與理解的過程,這才是正常的相處過程,所以不要認為一次諮詢就能讓你看清一位教練是否適合你。
你該自問的應該是:「這個人值得讓我給他一次機會嗎?」
朋友推薦/他人使用心得還是最可靠的做法
不管再怎麼業配、自捧、行銷,都沒有比「使用者」現身說法來得好。
「一對一教練課 永和」
「永和教練課 PPT」
「XXXX訓練中心 評價」
「XXX教練 永和」
「萬事問臉書:請推薦永和健身教練」
雖說現在是行銷至上的年代,但大家評斷的老方法還是建立在他人的使用經驗上,我認為你該做這樣的功課,因為這也是我會做的事情。
而我認為所有他人使用心得中,權重最高的是:「朋友推薦」
第一,因為調性相似所以才會聚再一起變朋友,相似調性的人滿意的教練,通常你也滿意的機率比較高。
第二,朋友推薦某種程度可以視為信用轉移,你不是相信那個教練,而是相信你的朋友。所以如果你的朋友願意推薦你某位教練,代表他對這位教練是滿意的,這樣的介紹強度,可信度夠高吧?
教練課怎麼規劃?
以下述兩個常見目標為例:
- 駕訓班模式=購買短期課程,學習動作,體驗重訓
- 目標外包模式=購買中長期課程,有某個運動目標,將任務外包給教練
- 顧問模式=購買單堂課程,類似回診概念,給醫生(教練)看,調藥單(課表)、問問題等
如果你剛進入重訓世界,個人建議可以先採取駕訓班模式。我建議初學者以「學習基本動作」+「體驗重訓是否適合自己」來當作第一次購買教練課的方向,目標是學會基礎後想繼續運動+能上路自主訓練。
教練課的做法可以是學會「槓啞鈴基礎動作」+「基礎重訓週期」後畢業,購買會籍自主練習,未來可以每半年固定買短期數課程更新技術。待訓練狀況穩定後,進階成每一季或每半年購買一個單堂顧問課回來調課表與優化動作等。
目標外包模式則是常見於經歷駕訓班模式後,認為將訓練直接外包給教練執行對自己比較適合時啟用。那些買100堂課、上課2年以上,常常屬於此類型。
駕訓班模式:學習動作,體驗重訓
- 堂數10-20堂課(或三個月內可上完的堂數)
- 你要做的是每週運動兩次
- 兩次都上教練課,密集練習求學會(較高預算)
- 一次教練課+一次自主訓練,一次上課一次自我驗收(基礎預算)
- 重訓經典基礎動作
- 槓鈴深蹲
- 傳統硬舉
- 槓鈴臥推
- 槓鈴肩推
- 引體向上
- 啞鈴划船
- 棒式
- 重訓基礎週期
- 8RM 與 5RM 輪跑的線性週期
關於更詳細的動作清單,請參考文章
教練課如何上的划算?
明確且快速的溝通
任何訓練上的狀況都直接溝通,彼此都不互猜,這樣上課比較省錢,例如:上課節奏要慢一點快一點、多少份量比較能吸收、哪一句指導語聽不懂、對上課課程哪邊不滿意、需求有調整要隨時跟教練對頻等
自主練習與筆記
跟教練要回家作業,回去練,筆記,下次上課跟教練討論本週訓練心得。雖然自己是客戶,但主動學習總能學得比較快,最容易學會的課程上法是:學習、自主練習/筆記、學習的循環。
健身房怎麼選?
世界上最好的健身房是你最方便出門的那間,例如公司旁邊、住家旁邊、或兩者中間的連線。
你附近那家健身房裡面的器材、教練有沒有符合你需求的?最佳的建議是比照駕訓班作法「原址學習,原址考照」。在同一間健身房買教練課跟購買會籍自主練習,熟悉的場地、熟悉的器材,有任何訓練問題都好照應。
唯一提醒,剛開始你不確定自己會持續多久,建議先買小不買大,課程與會籍都是,當自己玩出興趣後再加碼課程或會籍都不遲。
實作範例:我的付費學習流程
- 我的個性:內向、謹慎、保守、需要知道事情的原理、實作範例,以及產生結果的整個推導過程。
- 我偏好的課程:講解模式=原理、案例、實作。深度探討一項作法以及它的應用。不要分組跟競賽,拜託(我的能量想用來學習,不要社交)
- 我偏好的老師:有實戰經驗的,長期在第一線服務的人。投影片只有白底黑字也可以,重點是內容。對於事情看大局、看長期。擁有無限賽局思維而不是撈一筆快錢的。
我的付費購課流程:
- 找業內該領域龍頭:我想學某樣東西時,我會先爬文/問朋友,找業內該領域龍頭,通常是評價最多、搜尋最高、最多人重複提及名字的那些。
- 觀察他們的專業度與人生維度:找他們的線上文章、專欄、社群帳號,通常我會刷一輪、放著追蹤觀察
- 我只會留下成長背景/個性/價值觀/跟我相似,而且在該領域持續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老師
- 等待時機滿足的那天:通常我會在學習需求僅是奈米等級時就追蹤放著、默默觀察,等到這份學習需求被滿足時,我會從名單挑出最符合我需求的老師購買課程
- 小心社群媒體形象:我曾遇過好幾個社群上形象很好、書寫很好、私人帳號也沒破綻的,但實際見面鳥到爆的。後來我就學乖,再怎麼喜歡的老師都從最便宜的服務買起(至少買一次最便宜的服務),目的是讓你用少量的金錢成本理解這個人真實的樣子,進可攻退可守。
- 我的外包目標服務的分界點:用80%力氣只產出20%成果的事物都外包。例如物理治療、營養、網站程式碼、單車保養維修等等都是我花很多力氣才能擠出一點成果的,通常我會用駕訓班模式(或買業內龍頭的書回來自學),玩三個月就會決定一項技能是否外包。
結語:先快速失敗,接著複製飛輪
每個人在付費學習時,都一定有遇到雷人、買到雷課的經驗,這是正常的探索過程。當你走錯路的經驗一多,你慢慢會知道好老師的特徵,接下來只要複製成功的經驗,就能一直買到好課程了。
你可能會喜歡的其它文章
- 提升一對一私人教練課學習效果的五個技巧 (更詳細的動作學習清單請點本文 1.1 章節:匡列動作學習清單)
- 減肥新手的課表挑戰:期望與失望的對峙
- 運動後肌肉痠痛不應該作為訓練是否有效的指標
- 任何訓練課表都有效,只要你執行三個月
- 社群媒體讓你以為訓練成果得來容易:體態速成文化的反思
- 如何有計畫的探索新計畫方向?先快速失敗,再複製飛輪
封面圖引用資訊
Photo by LightFieldStudios on iStock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