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5)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動作不是先優化到完美才訓練,而是有持續練才會更優化
                                深蹲練習

                                動作優化是長期訓練的必然結果

                                動作不是先優化到完美才訓練,而是有持續練才會更優化

                                2023 Jul 25 訓練技術與觀點
                                內容目錄
                                1. 什麼是動作優化?
                                2. 學習曲線與動作優化
                                  1. 技能上手之路
                                  2. 技能專家化之路
                                  3. 動作優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3. 動作優化的三個延伸議題
                                  1. 社群媒體讓你誤會這一切得來輕鬆
                                  2. 有些技術,程度不到你學不來
                                  3. 長期動作優化包含預測受傷風險成分
                                4. 我的動作優化路徑與範例
                                5. 結語:停留在原地並不會讓你更優化

                                動作優化(Movement Optimization)是對的肌肉在對的時間點出對的力,身體骨骼關節有好的排列。

                                動作優化直覺上會誤認要優化到好才能開始訓練的兩個問題點是:

                                • 怕受傷
                                • 怕動作沒效率

                                關於傷害預防,在動作學習時就把會有立即受傷風險的動作排除掉就應該開始訓練,越訓練身體越強壯就越不容易受傷

                                關於動作效率,動作越練越有效率是長期訓練的必然結果,越訓練動作就越優化。

                                故,建議動作學習順序是一但學會技能就開始強化訓練,而不是先把動作練到完美才開始強化訓練。

                                什麼是動作優化?

                                在重訓世界裡,良好的動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是指:

                                • 對的肌肉,在對的時間裡,出份量剛好的力氣
                                • 關節骨骼的排列良好、運作順暢
                                • 動作模式以流暢方式產生,沒有代償
                                • 簡單說是動作的無痛化、精簡化、效率化。

                                以上讓動作持續變得更好的過程,被稱為動作優化(Movement Optimization)。

                                動作的無痛化、精簡化、效率化,聽起來很像是負重強化訓練前的「前置訓練」,直覺上會誤認「動作應該先優化到完美」才能開始負重訓練,例如深蹲一定要先用徒手練到完全無代償、肌肉有感受、理解發力順序、呼吸與重心拿捏完美,才能開始上重量。其實不是這樣的,越是停留在特定階段,就越無法讓動作品質更好。

                                道理很簡單:如果目標是用英文跟母語人士自由對談,光靠學會國小程度的單字與會話是不夠的,你終究要出國壯遊的。從語速慢的、快的、地方方言的、有口音的母語人士都接觸到,你的英文程度才會漸漸達到你的需求。你無法先將單字背到完美才開始跟母語人士對話,就如同你不該將動作優化到完美才開始訓練。

                                • 國小程度的單字與會話=學會基礎動作
                                • 跟不同程度口音人士練習對談=負重訓練

                                學習曲線與動作優化

                                如果要深度理解動作優化的背景,我們必須先理解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的兩個階段:

                                • 快速階段
                                  • 學動作
                                  • 排除任何立即受傷風險
                                • 耕耘階段
                                  • 長期跑訓練課表
                                  • 動作效率優化

                                排除受傷風險主要是發生在學習曲線的「快速階段」。學習曲線快速階段的目標是盡可能讓技能快速上手,以及排除任何有立即受傷風險的動作問題。

                                動作效率優化主要是發生在學習曲線的「耕耘階段」。耕耘階段是跑訓練課表進行長期訓練,在表現水準逐步提升的同時,也將粗略的動作優化了。


                                學習曲線(Ebbinghaus, 1885) :訓練時數越長,動作出錯率越低/動作熟練度越高/完成一次技能時間縮短。

                                技能上手之路

                                以深蹲動作優化為例,能空槓深蹲10下三組是快速階段1的滿足點。深蹲學習過程中臀肌活化不足或足弓採不好導致膝蓋內夾、下背跟骨盆沒有在中立良好位置導致駝背,這些都屬於「有立即受傷風險」的因子,需要在學習動作時加以排除。


                                技能上手的技巧是:拆解關鍵技術+高頻率練習。越快學會,就能越早開始跑訓練課表。

                                技能專家化之路

                                以游泳自由式動作優化為例,能在水中用選手般的高階泳姿推水、滑行、轉身、長泳3000公尺以上,是耕耘階段持續訓練的展現:

                                • 上手但粗略的動作能讓你開始練游
                                • 開始練游帶來更穩定的姿勢
                                • 穩定的姿勢帶你遊的更長、更多
                                • 更長、更多的游泳時數會逐漸優化你的泳姿
                                • 省去多餘的划手、踢水、抬頭角度幫你減少水阻
                                • 減少水阻進一步推動表現水準的進步
                                • 表現水準、訓練時數增加的同時,帶來身材的游泳專項化(寬大的上半身、密度降低好能漂在水上的肌肉張力、前旋的肱骨等)
                                • 游泳身材的專項化又近一步推進泳姿以及表現水準


                                刻意練習(Deliberate practice)是耕耘階段的主要策略:明確的目標、精準的練習、快速的回饋、長期持續的訓練。

                                動作優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馬拉松之神 Eliud Kipchoge 在2022年的柏林馬拉松以 2小時01分09秒 再度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而他即便已是地表最速,仍沒打算退休,打破世界紀錄後的隔天,僅是另一個訓練日的開始。他繼續前進的理由,單純是想知道自己可以走得多遠、跑得多快(1)。

                                「No human is limited」這是 Kipchoge 的口頭禪。

                                動作模式優化也是同樣道理。更好的動作模式像是一條漸近線,持續靠近巔峰但又從未到達,這是一場自己跟自己的比賽。如果我們知道追求更好的動作模式與其說是訓練不如說是修行,那麼重複一項運動數十年以上的訓練者,其所擁有的技能水準會是後進者難以超越與接近的存在。


                                漸近線是一場自己跟自己比賽的無限賽局,只要不退出,它就是一輩子邁向更好的過程。

                                動作優化的三個延伸議題

                                社群媒體讓你誤會這一切得來輕鬆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你看到的表面成果,常常是十年磨一劍,但社群媒體/速成文化常讓你誤會這一切來得輕鬆快速。

                                千篇一律的刻苦訓練沒人想看,而一夕爆紅的故事總受人歡迎,這就是你誤會的開始:

                                • 第一,你想想自己用來賺錢的人生技能,哪一項是快速習得的?幾乎都是長年耕耘的結果。所以當你看完學習曲線的介紹後,請務必對動作學習設定合理的目標與預期。
                                • 第二,剛開始學習總會羨慕他人動作比你好,正常,誰不會呢?老實說,你若去問他練多久了,通常都會回答你:「很久。」人家練這麼多年了,動作理當要比你好。請重新整理心態,試著跟昨天的自己比較,而不是跟今天的別人比。

                                有些技術,程度不到你學不來

                                「量力而為,有些技術,程度不到你學不來。」硬要模仿反而拖慢你的成長。

                                例如器材越級打怪,
                                亞瑟士有雙高階跑鞋叫做虎走,它很輕很薄,可以幫助你反彈更多地面反作力來幫助長跑跨步。但也因為它鞋底很薄,如果你是初學者,你的腳踝、腿力若沒有一定程度,會撐不住虎走帶來的反饋,在體驗推蹬增加的好處之前,通常膝蓋先受傷的機率比較高。

                                例如動作模式越級打怪,
                                模仿技能專家的動作姿勢進行逆向工程回推模仿是長年的熱門問題。但就我4年生物力學實驗室學到的經驗是:「你有那個等級,自然會出現該等級對應的動作模式。」我常觀察到公園裡有些人跑步速度跟他使用的跨步幅度不成比例,刻意跨大步伐跟刻意勾腳,從旁邊看感覺像在月球漫步,這一看就知道是模仿肯亞選手的跑姿。問題是當你速度不夠時,過大的步伐反而抵銷你的速度,身體光要產生/抵銷如此大的步伐就很吃力了,怎能跑得更快呢?

                                依據能力,選擇符合當下程度的器材與動作技術進行訓練會比較適合。

                                長期動作優化包含預測受傷風險成分

                                排除受傷風險部分除了立即受傷風險,還有「長期可能的受傷風險」,例如身體雙側不對稱、動作弱鏈環節等2。

                                這些傷害可能出現也可能不會出現,訓練的策略是先預期到可能發生的風險,並規律擺放在訓練課表之中作為預防與補強訓練,好處有二:降低長期可能的受傷風險、優化身體素質使未來訓練卡關機率減少。

                                身體雙側不對稱
                                人只要有慣用邊,雙側就不會有完全對稱的一天。慣用邊就是承擔身體比較多活動、因為承擔的多,動作就比較「優化」,比較優化就比較省力好用,好用就會多用,多用就會比較強,比較強就會不對稱。

                                當兩側差異過大時,會降低/牽制強邊的發展,理由是弱邊跟不上,不管是無法協同或無法煞車都算。所以雙側不對稱的訓練重點是保持「避免兩側差距過大」。

                                動作的弱鏈環節
                                奧運舉重選手嘗試舉起最大重量時也會膝蓋內夾,不是因為他臀肌不會用力,而是因為他嘗試舉起的重量已經超過臀肌可以控制的範圍(術語稱為閥值『Threshold』)。假設臀肌是深蹲動作模式中的弱鏈環節,那麼深蹲訓練的補強重點應該放在「提高臀肌控制閥值」而不是退回徒手矯正臀肌。

                                我的動作優化路徑與範例

                                以硬舉動作優化為例:

                                • 右膝蓋傷病史:曾有半月板傷害,使右臀肌力退化,導致硬舉時有重心偏移問題
                                • 示範週期:線性週期-肌肥大期
                                • 示範強度:主訓練、輔助訓練的保留次數3皆為2



                                熱身/預防傷害

                                • 彈力帶臀肌蚌殼式
                                  • 臀肌外展/抗內夾活化
                                  • 每邊10下一組

                                主訓練/優化動作本身

                                • 傳統硬舉
                                  • 微退重量,在代償閥值內累積訓練量,若因此低於保留次數2的規則是可以接受的,動作品質優先於動作效果
                                  • 8下三組

                                輔助訓練/補強弱側

                                • 槓鈴雙腳臀推
                                  • 強化臀肌肌力
                                  • 12下三組
                                • 手輔助-單腳硬舉
                                  • 強化單邊臀肌控制力與肌力​​​​、大腿後側肌力
                                  • 15下兩組

                                你可以觀察到我的動作優化就僅僅是一般的訓練課表,熱身項目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少。對!主角一直是硬舉動作優化,其它動作編排都是為了成就硬舉而存在的。

                                訓練很有趣,當你覺得自己動作都優化好時,重量一上這邊歪那邊斜,GOOD!因為你把自己丟到真實壓力情境中,馬上就找到自己的弱鏈環節,這是一直停在原地所無法察覺的事情。

                                你將主訓練略退強度、安排補強訓練,直到你在這個強度下獲得控制與優化,接著你調高強度,把自己再次丟入新的壓力環境之下。

                                於是你的動作就如同你的表現,走了好遠以後回首看,居然已經如此扎實了!這是一直停在原地所無法察覺的事情。

                                很高興我發現了它,發現了訓練的固中滋味。

                                結語:停留在原地並不會讓你更優化

                                當動作學完基礎部分後的狀態就應該進行負重強化,越練越熟練,越練動作越優化。在堆疊過程中會逐漸出現動作瑕疵(或預期會出現),所以課表中應有意識地將補強動作放入課表中,除了降低長期可能的受傷風險外,也預先強化未來可能的訓練卡關點。

                                總的來說:停留在原地並不會讓你更優化,你應該要前進,刻意在路上接受風吹雨打。如此,你的動作將更強悍、更承重、更俐落、更簡約、更有效率,也更優化。


                                補充文章

                                1. 關於學習曲線的快速階段細節
                                  • 《直接練習法:新技能學得快=進步快》
                                2. 更多身體不對稱與動作弱鏈環節訓練議題
                                  • 《身體兩側力量不會有對稱的一天,重點是非慣用邊的力量不要落差太大》
                                3. 保留次數用法
                                  • 《保留次數RIR:增進重量訓練效果並穩定你的動作品質》
                                4. 教練從業人員對動作優化/矯正訓練的再定義、學習路線與個人心得
                                  • 教練學矯正訓練的目的是輔助訓練,而不是當物理治療師

                                參考資料

                                1. Ebbinghaus, H. (2013). Memory: A contribution to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nnals of neurosciences, 20(4), 155.
                                2. Eliud Kipchoge 故事參考自:徐敦傑 《東奧奪金連霸!不愁吃穿卻生活簡樸…馬拉松之王Kipchoge的3個成功哲學》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直接練習法:加速習得新技能的實戰技巧

                                  直接練習法:新技能學得快=進步快

                                  在學習新技能時,我建議採用直接練習法,解析技能中的關鍵技術,並針對關鍵技術投入大量且密集的練習,目標用最快速度通過學習曲線中笨矬粗略的部分,讓自己能儘早享受新技能帶來的好處。

                                  Female Athlete Exercising with Dumbbells in the Gym. Strength Tr

                                  身體兩側力量不會有對稱的一天,重點是非慣用邊的力量不要落差太大

                                  身體兩側的力量不對稱跟身體慣用側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們一直有用慣用邊的趨向,身體兩側就不會有完全平衡的一天。事實上,完全平衡也絕非必要,我們更該注重的是「避免兩側落差太大」。

                                  保留次數 Repetitions in reserve, RIR 次數對照表,極限增肌計畫 2.0:Brad Schoenfel

                                  保留次數RIR:增進重量訓練效果並穩定你的動作品質

                                  在實務上,我最常使用的訓練盡力程度是保留次數1下、1.5下以及2下,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保留次數,我建議採用保留次數2下的盡力程度來確保你的肌肉接受合理的強度刺激,又能維持動作品質的穩定度。

                                  教練學矯正訓練的目的是輔助訓練,而不是當物理治療師。

                                  教練學矯正訓練的目的是輔助訓練,而不是當物理治療師

                                  當「矯正訓練的比重大於訓練本身」時,轉介客戶給治療師,而不是學更進階的矯正。我們永遠要為客戶的長期利益著想,你做比較快還是治療師做比較快,誰做效果比較好、誰做比較安全?

                                  心臟二尖瓣膜金屬瓣置換術-五週年紀念:好好活著,總有路走

                                  抗凝血劑吃了五年,習慣了,什麼菜能吃多少什麼菜不能碰現在都相對熟悉。重訓過60公斤後會飆血壓心跳漏拍也無妨,用簡單訓練法天天吃低量也能解決。卡蹦瓣膜效率沒有原廠好,怠速運轉跟別人多10-15跳也ok,不拼速度,跑的長一點久一點也不影響運動體驗。 總之,還活著!其餘一切都小事啦哈哈!

                                  女生在練引體向上

                                  如何做更多下引體向上?從3至10下

                                  在上網查引體向上訓練菜單之前,你必須知道更多下的引體向上意味著更大的肌力。所以你該尋找的不是練什麼動作可以做更多下,而是怎麼跑課表才能做更多下。如果目標是10下引體向上,你的體重80公斤,其實你的真實目標是「10RM=80」,所以這純粹是週期訓練的問題。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