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兩側力量不會有對稱的一天,重點是非慣用邊的力量不要落差太大
2023 May 23 訓練技術與觀點
身體兩側的力量不對稱跟身體慣用側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們一直有用慣用邊的趨向,身體兩側就不會有完全平衡的一天。事實上,完全平衡也絕非必要,我們更該注重的是「避免兩側落差太大」。
為什麼身體兩側會不平衡?
- 身體慣用側因素
- 受傷因素
身體慣用側因素
身體慣用側因素是身體兩側肌力不一致的主因。在某些分邊動作中特別容易感到身體兩側力氣的不平均,例如雙手力量差異的肩推、引體向上;雙腳力量的分腿蹲、單腳抬高蹲等。又或者覺得做雙側槓鈴動作例如臥推、划船,只有右邊有肌肉感受度等。
事實上,這跟慣用側、非慣用側的差異有很大關係。慣用側因為常使用,所以它的力量、控制、感受通常都會非慣用側好。有人會說他是非慣用邊的感受跟控制比較好,我的經驗是「非慣用邊曾經比較好,只是後來出了狀況」,例如過度使用的代償、受傷,使得非慣用邊反而比慣用側狀態好。例如一個人喜歡用右手單持手機且使用時數很高,那麼右手圓肩幅度會比左邊高,當最終圓肩累積出肩膀傷害時(然後又不處理),就會慢慢變成左手狀態比較好的樣子。
另外,身體不只手腳有慣用側,還有慣用眼、慣用咀嚼邊等其他面向。所以身體其實充滿了某一邊比另一邊力氣大、感受高、活動度好等狀況1,例如:
- 慣用手=恩,你已經會了。
- 慣用腳=雙腳立正站好,往前傾倒,下意識先出腳支撐的是慣用腳。通常慣用手是右手的人,慣用腳則是對側的左腳。
- 慣用眼=你現在是羅賓漢,拉弓射箭瞄準前面的蘋果,你瞇單眼瞄準,睜開的那邊眼睛是慣用眼。
- 慣用咀嚼邊=塞一塊煎過頭的牛排到嘴巴裡,邊嚼邊翻白眼的同時,你把肉推到哪邊的臼齒呢?
- 慣用旋轉邊=現在請做出棒球投擲動作,如果你握球的手是右手,那麼你慣用的旋轉邊是向左旋轉(右手拉弓把球向前丟出時,右邊肩膀往左邊旋轉)
- 慣用側邊=現在請做出側棒式,你下意識撐的那邊是慣用側邊
人在使用身體時有它的規律,而這慣用邊規律可能是從你小時候還在流口水時,用某隻手把玩具塞到嘴巴裡時就開始發展的事情,只是你長大開始重訓之後才覺察到有這件事情。所以當有這麼多慣用側的影響時,把雙側練到平衡其實是沒有必要也不實際,重點應放在雙側不要落差太大
註1:如果你像我一樣是左撇子,握筆左手,但體育活動學右手,那部分慣用邊可能會不一樣是正常的。這樣的慣用邊不一致則是後天的學習因素。
受傷因素
造成的兩側肌肉力量不平均是一常見因素,例如左腳踝慣性扭傷但沒有好好處理,那麼身體在使用雙腳力量時,會為了要保護傷腳,而把力量分配到右腳上,此為保護性的代償。承此議題,假若腳踝嚴重扭傷導致韌帶斷裂,最後決定去開刀,但術後復健做得不太理想,肌肉力量與腳踝功能未恢復到理想值,那也會有肌力不平衡的問題。
另一種情況是傷後重建,傷側力量會比健側落差一些,傷側在復健時會需要額外加強肌力。
慣用邊議題
兩側平衡有可能嗎?
如果我們一直有用慣用邊的趨向,身體兩側就不會有完全平衡的一天,想想,你應該不會一三五右手持筷,二四六換左手吧?(那週日呢?)。事實上,完全平衡也絕非必要,我們更該注重的是「避免兩側落差太大」。
大腦限速機制
加速的反面是煞車。想像你只練右手,把右手練得跟招潮蟹一樣的比例,但左手細的跟牙籤一樣。你覺得這樣極度落差的比例,能讓你用「右手大力揮拍」嗎?答案是不能。
因為當右手揮出時,對邊的身體要做相對應的穩定與煞車,如此右手的力量才能順利輸出。當兩邊力量落差太大時,右手的旋轉力道會大於另一側所能提供的穩定力,如此身體會有向左跌倒或煞車肌群拉傷的風險,故大腦會啟動限速機制,在能穩定且安全的前提下產出力量,因此,我們可以說右手揮拍的力道與射程都被不穩定給吃掉了。招潮蟹的比喻是想告訴你如果兩側力量差距過大時,如果做單側運動(例如持拍運動)強邊的力量會被弱邊牽制,落差越大,牽制越明顯。跑步更是明顯例子,假設一個人的一側力量很大,你從後面觀察這個人跑步,他的每一次向前跨步,身體都要花額外力氣抵銷過多的旋轉力而不是向前推動,那這樣怎會跑的好呢?
弱鏈機制
那做雙側運動時呢?想想「弱鏈機制」,一條腳踏車鏈條最終斷裂處不是完整無損的鏈目,而是已經鬆掉最弱的那一目,故整體鏈條的強度與耐用度取決於弱目的強度。
假設操作深蹲時,右腳力氣明顯小於左腳很多時(但又要把重量扛起來),那身體會傾向把重量多放一點在比較強的左腳上。那雙腳所能扛最大重量且姿勢標準的最大值,就是弱腳所能承重的最大值。
兩側差異太大的問題
- 單側運動時,強邊的力量輸出受弱邊的牽制
- 雙側運動時,動作品質與強度來自弱邊的能耐
好在,兩側肌力/活動度/穩定度只要差距小於一定的範圍內時,牽制與弱鏈問題影響比重就會降低到幾乎可忽略的程度。我的經驗是10%的落差都是可承擔的範圍。
如何練身體的弱邊?
單次訓練的課表順序可以是這樣:單邊啟動→雙側槓鈴運動→雙邊啞鈴訓練或單邊訓練
單邊啟動
有些人反應他做雙邊動作時,弱邊的感受度比較不好,雖然感受度不好不代表肌肉沒出力,更不影響訓練,但會影響心情。如果你的目的是肌肥大,你可以在雙側運動前加入單側啟動訓練。這是課表的「額外」項目,可做可不做。
單邊啟動訓練其實就是單邊單關節訓練或單邊訓練,將意識集中在弱邊想強化的肌肉上,動作速度正常或偏慢,僅操作10下2組或讓肌肉有感覺到出力的程度即可進到下一項,請避免份量過大而影響後續訓練。
動作參考:
雙側槓鈴運動
雙側訓練還是要練,如果想在雙側運動中找到兩側平衡,那麼在雙側運動中嘗試做出正確的重心分配會是很直觀的訓練策略。
雙側運動時專注在將重量平均分配到身體的兩側,讓身體學習正確的雙側運動軌跡。如果你的體感比較沒這麼好,請試著看鏡子練,或錄影檢視動作。雙側動作的強度與份量要以動作標準無代償的前提下設定,也就是弱鏈能承擔的上限為你拿捏的依據。
雙邊啞鈴訓練或單邊訓練
相較於槓鈴,強邊可以輔助弱邊,外表動作看起來可能不會有太多差異。但如果是單邊或啞鈴呢?自己做自己的,動作不穩就是動作不穩,該有的弱點就全都跑出來了。
動作參考:
- 臥推=雙手啞鈴臥推
- 肩推=單手站姿啞鈴肩推/坐姿雙手啞鈴肩推
- 深蹲=分腿蹲、單腳抬高蹲
- 硬舉=單腳硬舉
臥推為什麼不放單手啞鈴臥推?理由是當單手啞鈴臥推的重量被牽制的不是單手力量,而是核心力量與整體平衡。對,這就是招潮蟹躺下來的版本,你可以在單手臥推中輕易感受到一手練太壯會有什麼問題(小心不要跌倒)。那我可不可以單手啞鈴臥推,一手拿重但另一手拿稍輕的啞鈴來配重?可以的,你現在能體會招潮蟹在跌倒後終於願意鍛練左手的好處了!所以最後你會得到跟我一樣的結論:「直接做雙手啞鈴臥推吧!」。
同樣的,肩推補強也不做單手坐姿啞鈴肩推(還想跌倒第二次嗎?),改採站姿啞鈴肩推。站姿跟坐姿的差別在於站姿肩推可以輕易平衡身體兩側重量,站姿可以繃緊整個身體,雙腳踩穩夾屁股,舉起另一隻手配重,站姿要拿到單手40公斤以上都沒有問題的。同時,單手啞鈴肩推還可以練到旋轉平衡跟側邊平衡能力(抗旋轉、抗側彎),你可以當它是靜態版本的單邊負重走路。
雙側槓鈴重量怎麼選?
假設深蹲從空蹲到50公斤,弱邊都不會內夾膝蓋代償,55公斤需要專注才能控制膝蓋撐開,60公斤無法控制膝蓋內夾,那麼目前弱邊膝蓋可控閥值大概在50-55之間(總之是60以內)。請試著退回到55公斤多堆疊一陣子,當55公斤從「需要專注控制」變成「可輕鬆控制」時,你弱邊膝蓋抗內夾閥值已經提高,請再加重,持續這個循環。
雙側啞鈴動作/單邊動作的重量是配合弱邊還是強邊?
以弱邊為主。我們的目的是補強弱邊,以弱邊可承擔的重量為主,強邊順打。同樣道理,在單邊訓練時,弱邊拿多重,強邊就拿多重。
補強訓練的滿足點在哪,是持續練還是短期階段性訓練?
我的回答是持續操作。一但你感覺達到雙側肌力已經足以平衡,感覺達到滿足點而停練,慣用邊的落差也會慢慢又累積出來的。
最懶人的做法是讓雙邊槓鈴、雙邊啞鈴訓練以及單邊訓練有意識的在課表中輪替出現,確保雙側肌力一直保持在容許落差範圍內。
受傷因素議題
傷側需要額外增加訓練量
- 慣用邊因素的不對稱=不用額外增加訓練量
- 受傷因素的不對稱=需要額外增加訓練量
弱邊多練一組或多做幾下的時機是:「已知傷後的重建」,例如肩傷後由物理治療師轉過來的,兩手力量已知有差距,傷側手力量暫時跟不上好手,所以確實會讓弱邊用比較低的強度多練一點作為補量。
另一個常見問題是雙側不對稱差距明顯到自己看得出來時,常常是脊椎側彎,這你應該先找物理治療師,我們不該在此討論弱側補強的問題。
小結:雙側平衡該追求的指標是「避免兩側落差太大」
追求雙側肌力絕對平衡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人有慣用邊的事實。我們應該追求「兩側不落差太大」的近似平衡。訓練概念採用弱鏈機制,即整體強度取決於弱鏈強度的方針進行訓練的補強,並有意識地將雙邊啞鈴、單側動作放入課表中進行輪值。
同場加映:補強弱側旋轉與彎曲邊
*注意!如果你已出現(或疑似)脊椎側彎現象,請勿使用本補強法,並洽物理治療師諮詢。
- 補強旋轉邊、側邊=下肢單邊訓練+上肢單邊訓練+單邊負重走路(公事包走路)+旋轉丟球+側彎丟球
- 單邊訓練=抗旋轉、抗側彎訓練
- 丟球=主動旋轉、主動側彎訓練
關於旋轉邊、側邊補強,我先提醒你:「目的不是雙邊對稱,而是弱邊不要跟強邊差太多。」當你過度強調弱邊補強時,意思是強邊訓練時數不足,我們終究要用右手殺球的,左手只要有補強到就好。
當接近賽季時,例如季前期、季中期(例如比賽前3個月),兩邊落差應該是很棒的事,代表你身體在正確的軌道上強化。而在休賽季或季外期時(那些一整年賽事都比完,大家揪吃飯敗裝備養傷增肌肉的季節)才是將兩邊拉到近乎對稱的季節。舉個例子,棒球投手、高爾夫選手,在季外期是真的會做很多兩側肌力差異補強的訓練。所以我講的補強弱側邊,不是全年都可以補的喔。
如果想要讓弱邊的旋轉跟側邊能跟上強邊,上肢下肢的單邊訓練都要練,單邊訓練時能好好動作不側彎不旋轉就是一種「抗動」,練的是弱邊的旋轉與側彎的煞車制動能力。單邊負重走路可以當作是動態的、有負重潛力的抗旋轉抗側彎訓練。
而丟球則像是模擬左手持拍。我不認為技術教練會真的讓選手練換手持拍,這會混淆賽場上的技術與走位。但在健身房丟丟藥球而不是持拍,這會讓大腦辨識為「喔,這跟持拍是不同動作,所以我不會跟賽場上的技術混淆」,我認為這樣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如果說單邊訓練或負重走路是「抗」的訓練,那丟球則是主動發展弱邊旋轉力、側彎力的招式,當弱邊的主動旋轉力、側彎力的差距與強邊縮短時,對大腦來說也是一種解除「強邊牽制」的訊號。如果你的健身房沒有藥球,拿 Cable 做做旋轉也不錯。當然,如果你沒有持拍比賽,跳過丟藥球或Cable 元素只做抗動就可以了。
單邊公事包走路(抗旋轉、抗側彎)
藥球側丟(主動旋轉)
藥球側邊下砸(主動側彎)
Cable 旋轉拉
Cable 旋轉推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其他文章
為什麼腿推可以做得比深蹲重?
女生練胸,胸部會不會越練越小?
注意!跟著影片練不是初學者的選項,你必須先具備偵錯能力
量體脂肪:你不可不知的內幕
確診胸悶怎麼辦?訓練課表的分享與示範
封面圖引用資訊
Photo by microgen on iStock Phot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