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6)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深具次數與負重潛力的引體向上技術?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深具次數與負重潛力的引體向上技術?

                                2022 Mar 05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內容目錄
                                1. 人類天生就有內建引體向上姿勢?
                                  1. 沒有挺胸夾背全身繃緊是錯的?
                                  2. 引體向上的第三種模式
                                2.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串連全身的引體向上技術
                                  1. 後側發力:健美式引體向上
                                  2. 前側發力:戰術式引體向上
                                  3. 小孩才做選擇: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
                                3. 我的三個實驗者
                                4. 像小朋友一樣的訓練
                                5.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教學
                                6.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的使用時機與注意事項

                                引體向上(Pull up)有兩種常見姿勢,分別是「健美式引體向上(bodybuilding pull up)」、「戰術式引體向上(Tactical pull up)」,我發現沒學過引體向上但能拉上去的小孩擁有第三種模式。這技術像是與生俱來的策略,發動的瞬間會自然弓背發動身體後側的力量,接著屈身向上發動身體前側的力量,最後完成動作時的手臂是在身體的前側而不是在側邊、肩胛骨是「前引位」加「前傾位」而不是「後收下壓位」。

                                我第一次觀察到這個姿勢是我以前帶女壘校隊體能練習引體向上時。所有沒學過引體向上但又能拉上去的隊員都是這個動作。後來當我用YouTube 搜尋小朋友做引體向上,所有沒在大人指導下又能拉上去的人也都是這樣的姿勢,但我起初並沒有放在心上,我想它就是個代償或借力吧?這樣的動作就放在我心底很久很久。




                                人類天生就有內建引體向上姿勢?

                                沒有挺胸夾背全身繃緊是錯的?

                                「動作晃來晃去的,一點都不穩定」起初我也是這樣想的,畢竟我就是這樣被教導的。

                                所以我把全隊的動作都調成「健美式引體向上」,結果本來可以做五下的人變成剩兩下,本來可以做兩下的變半下,本來能做一下的人現在定在原地。我本來只是單純的想:「應該是大家學習用新的發力模式所以肌肉不會出力很吧?」如果事實不是如此呢?

                                引體向上的第三種模式

                                第三種模式我稱之為「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他跟CrossFit 的「擺盪式引體向上(Kipping pull up)」有點相似,我是有一天擺盪到沒力氣繃緊身體而突然做出這個動作的。或許,CrossFit 發明擺盪式引體向上或蝶式引體向上,是不是也是觀察到人體的自然動作而做的延伸?

                                有趣的是,這種姿勢只會出現在「沒被健身教練教過」的人。

                                健身教練養成系統裡,健身房系統的引體向上採用健美式引體向上,如果是學俄式壺鈴、功能性訓練出身的則多半採用戰術式引體向上兩種形式。如果一個人的引體向上姿勢有經過「改裝」,這個姿勢就不會出現了。

                                我在影片中完全沒有限制我的身體要怎麼走,我也沒有要求我自己不要聳肩。我唯一的指令就是「拉上去並且想辦法做最多下」。在不強求姿勢與全身繃緊的情況下,我的動作控制反而更加精準,平常容易代償的左肩突然變得聽話了。

                                知道拍影片這天為了要抓角度我總共做了幾次嗎?答案是60多下。在這之前我用健美式引體向上一次的總量只有12下。但我可是操作了5倍的量,而且我拍攝前也都有做引體向上的實驗,所以我是連續第三天做引體向上,然後還做了五倍的量。



                                一張指導 蝶式分解動作 的圖片
                                如果把蝶式圖擺成直的,你會發現這個波浪感跟 Free pull up 真的太像了。圖片改自運動視界

                                Free pull up 引體向上第一動
                                Free pull up 第一動。像是蝶腰的開始,使用後側身體的力量。

                                Free pull up 引體向上第二動
                                Free pull up 第二動。蝶腳下壓,大臂壓水,身體後側力量準備傳遞至前側。

                                Free pull up 引體向上第一動
                                Free pull up 第三動。蝶式準備起飛換氣,使用身體前側力量讓上半身露出水面。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串連全身的引體向上技術

                                後側發力:健美式引體向上

                                健美式引體向上採用全身繃緊的後弓身,如果勾腳還可以加上臀部與腿後的串連力量。此與健力式臥推一樣原理,這是一個採用後側發力策略的動作,發力瞬間弓身,闊背肌連結胸腰筋膜整個把身體提起來,如果以解剖列車的概念來看,身體使用的是淺背線+後功能線的動作策略,從上到下分別是:弓身、夾臀、勾腳、專注於闊背參與。

                                解剖列車 淺背線(Superficial Back Line, SBL)


                                解剖列車 功能線(Functional Lines),左邊圖A 為 後功能線。 

                                前側發力:戰術式引體向上



                                戰術式引體向上則是反過來,要求全身向前微屈身進入hollow body position,在這個姿勢下發力則是採取前側發力的策略,讓闊背肌、胸肌、前鋸肌加上腹肌都一起協同發力。如果以解剖列車的概念來看,身體使用的是淺前線+前功能線的動作策略,從上到下分別是:腹肌緊縮、大腿伸直向前向上、雙腳輕夾、專注於胸肌下扣。


                                解剖列車 淺前線(Superficial Front Line, SFL)


                                解剖列車 功能線(Functional Lines),右邊圖B 為 前功能線。 

                                小孩才做選擇: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

                                那如果兩個的發力優勢合起來呢?邏輯上是這樣的:健美式引體向上(後側力量=淺背線+後功能線)→ 戰術式引體向上(前側力量=淺前線+前功能線),得出以下Free pull up 的雛形(我長期追蹤的 EXOS 教練 Natalie Kollars 似乎也是採用這個姿勢策略),但我還是覺得花太多力氣在「抑制身體姿勢」而不是「釋放力量」。



                                於是第二次,我給我的提示語是「他媽的拉上去就對了」,我讓我身體本來用來控制後收下壓、全身繃緊的控制力都解放了,我只要拉上去就好了。果然非常的有力,好像我的身體本來就會這個動作一樣。


                                Free pull up 是綜合健美式與戰術式的集合體,先使用身體後側鍊緊接著身體前側鍊接續完成一次擺盪,就像蝶式一樣。

                                如果這動作不是代償、不是借力,而是人體的發力策略呢?

                                我的三個實驗者

                                我弟有在玩抱石,他沒有跟我學過引體向上也沒請過健身教練。結果他的引體向上也出現同樣的律動。

                                我老婆練鋼管舞,有上半身拉力的需求,於是我們在家裡掛了一根引體向上握把跑課表,大約3個月產出第一下引體向上。

                                我媽媽引體向上目前用4公分綠色彈力帶加一條2公分紫色彈力帶,反手2下三組是不聳肩的控制極限,但我改要我媽只要拉上去就好,其他隨它去。結果我媽用很驚人的速度完成四下引體向上,只使用一條4公分綠色彈力帶並且沒有聳肩問題。

                                當然我樣本不多,但這讓我想到了MBSC。Michael boyle ,他最早是力求全身繃緊核心保持中立的戰術式,但在近幾年的引體向上指導也都出現相似的姿勢,他那邊有很多可以體外負重引體向上的青少年運動員。原本我很沒禮貌地以為他快退休了盯動作比較鬆,很抱歉我錯了,我花了十年才接近宗師那麼一點點。


                                抱石玩家的「原廠」引體向上姿勢


                                被日本阿嬤說鼠鉤以的老婆


                                MBSC 青少年 負重引體向上,接近力竭時,真實且有效率的引體向上姿勢就出現了。




                                MBSC 女性運動員 負重引體向上,可以觀察到大量的前後側力量傳遞。

                                像小朋友一樣的訓練

                                要知道身在一個要求肩胛後收下壓、身體完全中立的訓練時代,要讓自己接受脖子上下動、肩膀處在前引前傾姿勢下引體向上是個很奇妙的嘗試,但到底是誰規定不能這樣練的呢?這個姿勢雖然看起來很像是聳肩,但就如影片上所示,其實離聳肩還有好大一段距離。

                                如果有一個姿勢可以讓引體向上不只練到闊背肌,而是可以整合身體的協調性、讓全身的肌群都動用到並且簡單操作一點呢?總之我決定全面啟用 Free pull 作為我的教學技術。我長大了,我不會說其他動作都是錯的只有我的想法是對的,所有的動作能被沿用數十年都一定有它的道理以及所適用的範圍。我想我就是思考有沒有讓客戶更快獲得突破並且可以全身都練到的方法而已。

                                Free pull up 引體向上背面圖
                                Free pull up 正面觀,前傾前引的肩胛不一定代表聳肩,很像但是有差異。

                                Free pull up 引體向上側面圖
                                Free pull up 側面觀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教學

                                只要拉上去就好,想辦法做最多次數。就是拉上去就好,不用思考後收下壓、吸氣閉氣、全身繃緊都不用,就拉上去就對了,一切交給身體帶領你就好。發動瞬間往屁股方向勾腳,拉起來時把膝蓋往胸口抬高都能放大身體協同的力量,這是小朋友教我的,這部分也歡迎你玩看看。

                                如果你真的需要指導語:

                                1. 引體向上發動時抬頭,接著隨即低頭
                                2. 手肘往下肘擊、胸口向上撞槓

                                抬頭、拉上去、低頭,就這樣。

                                自由式引體向上(Free pull up)的使用時機與注意事項

                                使用時機

                                • 如果目標是一次上肢鍛鍊用到最多肌肉,請使用 Free pull up 訓練上肢同時串連身體達到整合的目的
                                • 如果目標是挑戰第一下引體向上,請參考應用 Free pull up 技術的槓鈴引體向上、彈力帶引體向上,以及文章攻略《如何解鎖第一下引體向上》
                                • 如果目標是最大化肌力與肌肥大,請使用 Free pull up 衝強度與量,並把獲得的肌力存款拿去轉換其他力量,例如
                                  • 如果目標是強化手臂拉力、核心力量,請使用俄軍式-戰術式引體向上以及美軍式-戰術式引體向上轉換。
                                  • 如果目標是肌肥大闊背肌,請使用健美式引體向上轉換。

                                注意事項

                                Free pull up 姿勢雖然是人體自然姿勢,但如果只純練引體向上,最終將走向圓背專項姿勢,故請將肩推、臉拉、滑輪下拉等訓練放到你的日常菜單做為前後側身體肌力平衡的保養訓練。(抱石、攀岩愛好者請特別留意)


                                你可能會感興趣的其他文章
                                如何解鎖第一下引體向上?
                                引體向上-3至10下之路
                                爆發力項目-不建議做長距離耐力訓練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引體向上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一名男子坐在啞鈴散落一地的客廳地板上捂著臉,對於自己沒時間運動感到懊悔。

                                  沒時間運動?還是還沒想運動?

                                  「沒時間運動怎麼辦?」這句話或許你常會問自己,但真的只沒時間嗎? 你可能在網路上查了很多關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加運動量」、「上班族最理想的運動時間」,但運動這回事還是放在那動也不動。或許你不是沒空,而是這件事動機不足。我必須先肯定你有開始把運動放在心上的這份心情,你缺少的,僅是將運動安插進生活的動機而已。

                                  親密的家庭時光,父母與兩個小孩在客廳溫馨擁抱。

                                  人生股份有限公司:將個人健康視為一種風險管理

                                  很多時候,當我們人生發展到某個規模後,自己的生命所有權,就再也不是自己獨有了,而是股份有限公司。 因為你已是「大到不能倒」的事業體,你是大樹一般的存在,為大家遮陰、擋風,很多人都依靠你的庇佑,例如兒女、伴侶、父母、部屬、員工、合作夥伴等。 當靠你吃飯的人越多,就越要注意自己的健康,特別是體重與心血管數值。

                                  面對困難,不失敗就是前進:風櫃嘴老師教我的事

                                  所謂的配速是把遙遠的距離切分為一塊塊小小的努力,或許可以騎更快,但你要忍耐;或許可能會掉速,但你要堅持。

                                  一個人在健身房裡練腿,他操作的是腿推機(Leg press)

                                  為什麼腿推可以做得比深蹲重?

                                  「為什麼我腿推(Leg press)可以做超過體重很多,但是換成深蹲(Squat)卻沒辦法蹲很重?」這是健身的常見問題。 腿推有固定的軌道,穩定的座椅,你只要在把腳放在踏板上出力就好。當動作控制元素都幾乎被抽離時一切都變得簡單,腿推做得比深蹲重是正常的。 「為什麼腿推可以做得比深蹲重?」這問題在意的其實不是兩者的差異性,更深層的疑問是「為什麼即使腿推做很重,但轉換成深蹲/生活時卻沒有太多幫助?」

                                  如何解鎖第一下引體向上?

                                  第一下引體向上=拉自己體重一下。公式=使用發展力量最快的引體向上姿勢(存最快的技巧)+有紀律的出席(存錢心態)。

                                  深蹲腳踝卡嗎?如此的深蹲會造成身體前趴、下背壓力大等狀況喔!

                                  深蹲腳踝卡嗎?矯正訓練:深蹲-腳踝篇

                                  深蹲蹲不下去嗎?深蹲身體前趴很多嗎?蹲一蹲腳踝不由自主的往外轉嗎?這可能都是腳踝卡卡小腿太緊繃的狀況。 好發族族群有: -常穿薄底鞋者 -常穿高跟鞋者 -常穿有踩屎感的極軟底鞋子者 影響訓練進度事小,弄到腰跟膝蓋就不好了,來看看如何解決吧!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