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5)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均衡訓練-全面廣泛的營養攝取

                                均衡訓練-全面廣泛的營養攝取

                                2022 Mar 22 訓練技術與觀點
                                內容目錄
                                1. 營養不良的兩種形式
                                2. 均衡的三個難題
                                3. 均衡了,然後呢?
                                4. 我認為均衡的四大元素
                                5. 均衡=通識化

                                如果理想的飲食模式是全面廣泛的均衡攝取,那訓練呢?

                                挑食會造成營養不良但也不能因此而過度攝取,因為長期過度攝取也是一種不均衡的形式。

                                凡事過猶不及講求平衡,訓練是否也該是如此?

                                營養不良的兩種形式

                                營養不良的兩種形式是「過度缺乏」以及「過度補充」,這分別在光譜的兩個極端。

                                營養素過度缺乏時造成的營養不良較為大眾所知。當缺乏的營養素被適當補充時,身體會像跌深的股票一般快速的反彈,你會明顯感受到身體的進步。

                                而如果你持續針對單一營養素強化而忽略其他營養素,初期不會有太多影響,但你會發現補充的好處漸漸變成壞處,於是第二種失衡是過度補充。

                                特定訓練元素補充的進程為:

                                1. 「過度缺乏的失衡」
                                2. 「回歸正常水準」
                                3. 「專項化」
                                4. 「邊際效益遞減」
                                5. 「產生負向反應」
                                6. 「過量攝取的失衡」

                                如果我們用食物比喻,這如同喝水。缺水會導致脫水與腎臟長期受損的風險、適當補水幫助身體循環與代謝、極端過度飲水則有水中毒或心臟腎臟長期受損的風險。

                                如同最理想的飲食模式是均衡攝取各種顏色來達到最廣泛的營養素平衡,訓練何嘗不是?

                                在訓練中刻意忽略特定元素或過度訓練單一元素可能都不是這麼恰當,如果改成將每個訓練元素都發展到邊際效益的甜蜜點時,是否能對生活產生綜效而不是互相牽制呢?

                                我認為訓練最終會走向「均衡的訓練」,凡事過猶不及講求平衡。

                                均衡的三個難題

                                如果理解訓練最終將走向均衡發展,那三個難題即是:「你該如何定義均衡?」、「均衡了然後呢?」、「攝取什麼才算均衡?」

                                先來回答如何定義平衡,我的答案是:「余裕。」

                                余裕是我看日本綜藝節目「vs嵐」得到的啟發,當來賓在節目中輕鬆完成某項指定的遊戲動作時,主持人常常會身體後仰並嗚著嘴巴笑著對來賓說:「余裕!」,意思是你做得好輕鬆喔,是一種游刃有餘的感覺。

                                這是我對平衡的第一個定義。

                                余裕將取決於你的需求。如果你是個上班族時常需要喬機車位、搬公司飲水機的桶裝水,那余裕的定義就是能否輕鬆的搬起機車以及桶裝水。一旦肌力在短期內達成余裕,我們就可以進入長線模式,同步提升包含肌力在內的各種訓練元素。

                                均衡了,然後呢?

                                若用飲食均衡攝取來比喻,當營養素全數補充到均衡狀態後會讓身心狀態達到一個舒適的狀態,而一旦減少廣泛攝取多色彩的食物後將走回不均衡的老路。

                                於是大家必須理解到:「均衡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行動」。

                                這也是為什麼希望能有更多人養成運動習慣的原因。我想教你的不是培養運動習慣、紀律的維持,而是希望藉由引導幫助你喜歡運動,我希望你最終能以「運動人」自豪。

                                如果運動對你來說是個享受而不是修行的話,長期持續不中斷就會是一件簡單的事。

                                我認為均衡的四大元素

                                我認為現代人退化最嚴重的四大元素是「肌力」、「活動度」、「體能」、「爆發力」。

                                全方面的均衡如何發想出來?我不能以某個專項或近期某個受歡迎的運動為發想,而是以身為人這個物種的原點思考:「我們是如何在演化的漫漫長路中生存至今?」

                                我希望動作的設計、教學與訓練盡可能回歸人體的原廠設定。我發現如果把動作擺回人體演化情境時,就好像打開了某個人體內建開關一般,在動作控制與學習速度上常超出我的想像。

                                「回到演化=啟用人類的內建開關」

                                Jared diamond在「第三種猩猩」一書中提到:「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序列極為相識,差異不超過2%,若將人稱為第三種猩猩也不為過。」

                                於是我順著這個論點探索訓練時發現:「赤腳深蹲比穿鞋深蹲更容易啟動臀部出力、掌撐棒式又比肘撐棒式更容易啟動肩胛出力」,當把身體擺回站立與抓握的模式,身體就會給你正確的神經迴路。這是我在動物園觀察紅毛猩猩得到的啟發。

                                訓練講求順勢,如果可以啟用一些人類的內建開關,訓練會輕鬆簡單很多。

                                「回歸原廠設定=重建出生就會的身體能力」

                                我發現深蹲比硬舉更好教,是因為小孩時期本來就會經歷蹲坐在地板上然後逐漸站起來的過程,這是你的原廠技能但被遺忘了。而硬舉是後天為了省力不想蹲下去拿東西才發展出彎腰這個技能,嬰兒發展裡幾乎看不到這個姿勢的。

                                現今久坐型態讓人不需要使用太多身體能力,僵硬的關節、缺乏彈性與力量的肌肉和過高的身體張力,久坐也不需要體能與速度,於是出社會越久,你就越容易擁有一個全面退化的身體。

                                均衡訓練嘗試有系統有頻率的強化各種範圍的力量、體能、活動度與控制能力,讓身體能跑、跳、投、爬、負重與活動。如果年輕時做得到,現在也要做的到,而且應該要能做的很好。

                                均衡=通識化

                                均衡就像是一個把所有升級點數平均攤在各項技能上一樣,沒有特別突出但也沒有特別弱項。這樣的訓練或許不是最壯的、體力最好的,但是它是均衡的,各個面向都余裕的。

                                當每個元素都發展到恰如其分的甜蜜點後就開始均衡廣泛的攝取不同元素的訓練。我不想只有強壯但身體很僵硬、只有體能但身體很遲鈍、只有活動度但肌力不足,我不想我自己只能夠有一種運動興趣。

                                「通識」用來形容均衡很貼切,我將均衡想像成能涵蓋80%人類活動需求的通識訓練,讓身體能力應對人生各種面向是可共用、可轉換、可同步的,最終達成「生活余裕」的境界。


                                你可能會喜歡的其它文章
                                • 每天更健康一點,讓生活有更多可能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能力焦慮:好還要更好,什麼時候才能休息一下?

                                確診胸悶怎麼辦?訓練課表的分享與示範

                                我在確診後的20天內都持續感到胸悶。感覺胸口糾結成一塊,有時會喘不過氣來,若久坐側睡後更明顯。 我問了週遭一樣中了新冠肺炎確診的朋友,幾乎都跟我有一樣的感覺。 大家都在問:「確診胸悶怎麼辦?」 確診後的你也感到胸悶不適嗎?我為你設計了一套課表,請點進來看吧!

                                確診後體力變差,如果教練只能挑一個訓練建議:請練有氧

                                經歷兩波確診高峰後,如果我只能給一個訓練建議,那就是:『請練有氧』。 這段時間自己、周圍家人朋友客戶都有確診後體力變差的經驗。很多人包括我,確診後上班的感想都是:『體力掉很快』。人一下就沒電了,精神體力只能支撐半天而且很容易喘,覺得整個人很累睡也睡不飽,而就算休養很久,體力也好像沒有恢復的感覺。這個體力掉很快的症狀如果以手機來比喻,就像一個掉電掉很快的電池,且充電充很慢或一直充不進去的狀況。

                                Search button on virtual screen pressed with finger

                                如何有效率的尋找教學大招:搜尋引擎用法分享

                                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意思是:「世界上很多教學技法都能通往成功」,但這句話背後的話是:「每個技法雖然都能成功,但速度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甚至,有些教學技法只爭取流量但不通往羅馬。 這是新人教練學習教學技法以及投入教學現場實戰的重大問題:「如果你沒有嘗試過這些方法(還要夠熟練),你怎麼知道你正在用的教學技法是流量炫技招、可用招還是阿斯匹靈級1的萬用大招?」

                                女生在練引體向上

                                如何做更多下引體向上?從3至10下

                                在上網查引體向上訓練菜單之前,你必須知道更多下的引體向上意味著更大的肌力。所以你該尋找的不是練什麼動作可以做更多下,而是怎麼跑課表才能做更多下。如果目標是10下引體向上,你的體重80公斤,其實你的真實目標是「10RM=80」,所以這純粹是週期訓練的問題。

                                Fit woman talking to her trainer at the gym

                                我想當健身教練,證照要考哪一張?

                                如果你問我要當健身教練,證照要考哪一張比較好?我不會馬上回答你,我好奇的是問題背後的問題。 證照問題背後真正想理解的是什麼?這才是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 1. 這行業的規則是什麼?或者說,哪張證照可以執業? 2. 教練流派這麼多,不知道要走哪條路? 3. 哪張證照能幫助我建立基礎/解決我的問題 4. 哪張證照/多少證照,能證明我是專業的/增加信任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