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焦慮:先決定不做什麼
2022 Jun 21 新手教練攻略
什麼是焦慮,焦慮來自於有事情還沒準備、沒把握或不知如何突破而產生的情緒感受。
在運動產業內有種焦慮叫做「知識焦慮」,這樣的焦慮來自於「似乎我還不足」、「我好像沒辦法滿足客戶需求」、「我也想跟前輩一樣」。
要如何調適自己?我這邊有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
醫生的故事
要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面的醫生,這是一條很長的訓練之路。首先,醫生在國高中的基礎學科的分數要很好,這為他的基礎學能、邏輯、學習技巧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接著進到醫學院要選擇專攻的領域,七年的培養、實習、國家考試、住院醫生,以及多年累積的門診時數與開刀台數等等。
教練其實跟醫生的工作模式很像,我們都在某種程度上的治療、補強、強化與預防,所以請你思考一件事:
「醫療領域是如此之大,即便專供特定領域都需要至少10-30年集大成,為什麼你會想包辦所有訓練面向的想法?」
熱炒店的故事
我家巷口有兩家熱炒店,正好左右兩邊打對台。
第一間熱炒店呢,菜單從台式熱炒、湯麵系列、越式河粉以及黑白切都有,菜單滿滿一大張。
不同的品項工法不一樣,有些要燉、有些要煮、有些需要上色,所以備餐時間非常的長。也因為戰線拉的非常廣,有些冷門的餐點食材也不是特別新鮮。
第二間熱炒店呢,菜單簡單30個品項,都是熱炒菜色,平均上菜時間是5分鐘,而且幾乎每道都好吃。
其實呢,第一間熱炒店只要留下快餐跟湯品就好,其他做得很糟或普通的品項都拿掉就好。出餐變快、東西好吃、備餐成本好控管,這樣其實更輕鬆。
我曾跟第一間老闆聊過這樣的想法,他只說因為附近上班族什麼都會想吃,所以他只好什麼都準備,什麼都擺在菜單上。
「因為菜單很大,所以食材的種類非常多,但因為不是每一樣都很多人會點,所以食材的量沒辦法叫大,所以產生了食材成本高、開店備餐的時間成本也高的兩難狀況。」
先決定不做什麼
好的,我故事講完了。
任何訓練都有辦法做起來,只是你要有辦法界定範圍,讓火力集中、讓技藝得以深化、讓客戶得以辨識。
我想我之所以還在教練之路「活著」,是因為我只選擇做我擅長且有熱情的訓練區塊,其他區塊的我一率轉介紹。我一直沒把我自己當成一位教練,而是思考我是「謝維駿Hank」這個品牌的經營者,我必須決定我這個品牌該著墨在哪個面向。一旦確認範圍之後,也就決定該加強與淘汰什麼。
所以或許你在報名下一個進修之前可以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 什麼區塊是你喜歡並且擅長的?
- 如果你只能選擇一個區塊來專攻,你可以先刪除哪些區塊?
- 你有沒有同事或合作夥伴可以加值/補強你的服務?
你可能感興趣的其它文章
在決定不做什麼之前,先學會只跟自己比較231222
所謂的焦慮常來自於看到別人有什麼自己還沒有。或自己已經做到一定高度,但在上面的人還一堆。
比較是比不完的,也不公平,這就是世界的常態:「總有你贏過的,也有你還沒贏過的。」
- 起始資源可能不同,例如白手起家 vs. 家庭資源。
- 後天養成環境可能不同,例如接觸的學說不同或經歷人生事件不同而有不同想法。
- 本職專長可能不同,例如拼醫療實力,教練不該跟醫生比較。
- 年資可能不同,例如你入行一年想跟入行十年的比訓練經驗、資產規模。
還有很多不同之處,互相加乘起來有無數種數列組合。若以嚴謹的角度看比較,應該使用對照組:「唯有條件相同的才有比較的依據跟意義」。依據這點,世上沒有太多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可以比較。但是唯一已知可比較的對象是「去年同期的你」。
跟昨天的自己比,才是健康的做法。
要能做到這件事,我希望你先建立自己的內在安全感:
- 「我一直想比較的目的跟需求是什麼?」
- 「非得當到第一名才能獲得我要的嗎?可否能有好幾位並列第一?」
- 「我是不是一直在別人的規則內比賽?我能不能另外開自己的局?」
如果你想過這些,你會發現達到自身目的與需求不一定得當第一名。或者你會發現達到目的與需求的方法不一定只有一種規則跟做法。
如此,你將慢慢從看向別人轉為看向自己。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做什麼樣的事情?」先想好,你再來考慮要不要跟別人比較。
到了這個層級,你會明白有些別人在追求的事情你就算不做也無所謂。因為你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不會盲從。
如此,你就能開始進到本篇所說的:「先決定不做什麼。」
你想活出什麼樣的人生?→學會只跟自己比較→決定先不做什麼→在自己的路線上努力→擺脫知識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