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回主選單
      •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 部落格
    • 動作示範影片
    •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
    • 文章總覽
    • 分類
    • 長期持續運動 (2)
      • 教練課程攻略 (3)
        • 健身常見問題 (14)
          • 運動習慣 (7)
            • 長線體態 (12)
              • 訓練技術與觀點 (12)
                • 矯正訓練 (7)
                  • 訓練課表 (3)
                    • 引體向上攻略:從 0 至 10 下 (3)
                      • 新冠肺炎-運動處方 (3)
                        • 新手教練攻略 (5)
                          • 教練職涯 (14)
                            • 生活啟發 (13)
                              • 生活隨筆 (6)
                                深蹲 硬舉 臥推 肩推 引體向上 划船 核心肌群 矯正訓練 運動習慣 長線體態 無限賽局 比較 焦慮 情緒健康 教練經營社群 謝維駿 Hank 的價值觀
                                1. 首頁
                                2. 部落格
                                3. 想養成運動習慣,最不需要的是紀律
                                一位成功男性擁有運動習慣,他早起慢跑運動。

                                想養成運動習慣,最不需要的是紀律

                                2022 Feb 07 運動習慣
                                內容目錄
                                1. 一個突破我想法的早晨
                                2. 習慣塑造
                                3. 寫在之後...

                                有沒有聽過一句話是:「厲害的人總是非常早起。」你非常佩服這個習慣想去模仿他,但卻怎麼樣都爬不起來。

                                有沒有人想過:「也許他只是睡不著?」

                                我曾經很喜歡某位經理人的晨型工作模式。他在早上10點前的儀式是這樣:

                                05:00起床
                                05:15冥想
                                05:30出門慢跑運動
                                06:15泡咖啡、吃早餐、閱讀
                                07:00帶小孩去上學
                                09:00進公司回覆電郵
                                10:00開始一天的公務行程

                                我曾認真相信紀律:「你有多自律你就有多自由。」,於是我嘗試讓鬧鐘在凌晨五點響起,即便鬧鐘被我按掉的次數多於起床,偶而還是有成功早起,但我跑得不太順、在運動後看書我會更想打哈欠,更別提完成早起儀式後進公司,我睏到根本沒辦法專注。

                                經過這樣反覆操作幾個月後,我變得很沒有自信,我認為我是一個失敗的人。既沒辦法自律又要渴望能成就什麼呢?我真的很想見到凌晨五點的台北,可是我真的做不到。


                                一個突破我想法的早晨

                                某個早起日,我邊打哈欠邊在早餐店吃早餐時發現店家裡陳列的商業週刊當期正好有我模仿對象的專訪。我非常高興的拿起來看,但這一看直接改變我面對習慣養成的態度。

                                週刊問他是如何年復一年的早起。猜看看原因是什麼?

                                「我睡不著。」

                                「我每天只需要5小時就睡飽了,所以其實五點起床我是不需要鬧鐘的。」
                                「我喜歡在清晨就完成我一天的工作發想,我喜歡沒人打擾的時光。」
                                「我的很多公司決策都是在冥想或慢跑中得來的。」

                                原來他的睡眠週期很短,原來他是真心喜歡早晨的儀式,而不是刻意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這些事情。

                                你所認為的紀律其實是別人的日常生活。


                                習慣塑造

                                當我走出早餐店後有很多想法,於是我開始為我的習慣養成作出調整,並在嘗試中發現幾個事實:

                                「比起夜貓,我更喜歡早起,只是不是凌晨五點,而是早晨七點半。我喜歡在進公司前慢慢完成我一整天的創作。」

                                「比起早晨慢跑,我更喜歡在下午四點慢跑。我喜歡在白天公事告一個段落之後出去運動而不是一早就去運動。」

                                「比起早起冥想、我更喜歡在早晨閱讀。我發現早晨讀書可以啟發我很多,比起冥想,我在閱讀、慢跑、運動時更容易進入類似冥想的狀態。」

                                07:30 起床
                                07:45 閱讀
                                08:30 反思、寫作
                                09:00 吃早餐、在通勤路上發想
                                10:00 進公司
                                16:00 運動

                                這是我經過調整後的行程。這樣的模式完全變成我自己的東西了,閱讀、寫作、運動、好好吃早餐等等習慣都因此這樣陪伴了我好幾年。

                                有趣的是,現在我偶而也會聽到:「Hank一週七天都是同樣時間起來、每天早上都閱讀很有紀律。」

                                沒有!因為貓要吃早餐,久了我也就習慣這時間點起床。

                                早上閱讀是因為我喜歡早上閱讀。

                                寫在之後...

                                前幾年我想培養早餐改吃地瓜的習慣。但是我真的覺得地瓜很難吃,我的同事到底怎麼辦到的。

                                原來,我買的那家地瓜是真的難吃(笑),同事買的地瓜很好吃,若用這樣的地瓜當早餐應該是一種享受,一點都不需要紀律。

                                所以呢,任何習慣都有機會養成,先讓自己擁有「對想做的事情有興趣、願意做、做得順手」為前提,接著才加上「要求自己重複出席執行」的堅持,以單純的喜好+持續執行的堅持的組合,而不是單單只是堅持或紀律,這樣的習慣才真的有養成的機會。

                                習慣養成是不用意志力的,我們總是哼著歌小跳步似的去健身房報到。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其他文章

                                關於體態-越想獲得,越達不到
                                身份認同:如何引導我們的飲食與運動決策?
                                情緒性進食:如何擺脫食物成癮的魔咒?

                                封面圖引用資訊
                                Photo by GeorgeRudy on iStock Photos

                                我是Coach Hank 謝維駿,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目前在 前勁體能 Akrofitness 擔任肌力與體能教練,台灣師大體育教育碩士,肌力與體能教練年資10+年。

                                教學內容:
                                1. 學習基礎重訓動作
                                2. 自主操作重訓課表
                                3. 獨立判斷問題並排除
                                4. 培養自主訓練習慣

                                我的課程: 一對一私人教練課(新北永和)

                                其它文章、課程資訊與履歷:coachhanksc.com
                                前勁體能永安店 分鐘計費會員招募中(捷運永安市場站,出站一分鐘):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R6I6tcs3MABOFm4qg4MIDrESGAtKAeJt9aLE9j68wDaUK1Q/viewform
                                • 運動習慣
                                • 分享此文章
                                0則留言

                                相關文章

                                人生運動員-訓練模式發表(22.1版)

                                如何解鎖第一下引體向上?

                                第一下引體向上=拉自己體重一下。公式=使用發展力量最快的引體向上姿勢(存最快的技巧)+有紀律的出席(存錢心態)。

                                回首某個時間點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走了好遠

                                我的第一篇網路文章發表是2013年6月27日,在幾個月就滿九年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節奏很快沒什麼耐心的人。但其實我在某些方面其實還滿能堅持的。 有的時候我感覺或許我就是傻,因為我沒辦法同時學太多招式會忙不過來,所以我一次只能練一招,而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獲得了不少的深度。

                                Junior level basketball player bouncing basketball. Young basket

                                爆發力項目-不建議做長距離耐力訓練

                                爆發力項目如籃球、棒球、排球等團隊項目,在以往的體能訓練中常常會加入長距離耐力跑,例如2k-10k的慢跑。 會有這樣的設計,理由是認為需要先堆疊基礎體能後才能發展進階的間歇能力或爆發力元素。 而弔詭的是:「跑得越多越認真的選手,反而是下個賽季成績衰退最多的人」

                                謝維駿hank

                                謝維駿 Hank 的教練培訓課程(企業包班)

                                課程一:「訓練前動作篩檢與矯正」本課分享實務上的常見問題與辨識跡象,教你判斷每樣矯正技法的啟用時機、動作滿足點、禁忌症以及替代方案。 課程二:「術科六大方向:操作與指導」課程先以解剖學、肌肉動力學為基礎,重新調整你的動作姿勢,接著分享安全且學生不易卡關的教學步驟與路徑。 課程三:「線性週期理論與實作:重訓一週兩練課表設計」本課教你週期訓練的原理依據,並帶你逐步實作屬於自己的一週兩練課表。

                                 練腿日隔天...

                                運動後肌肉痠痛不應該作為訓練是否有效的指標

                                「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這句話也適用於肌肉訓練。當你給肌肉訓練時,肌肉會產生微小的肌肉損傷,身體會修護它並變得「更強」一點來面對未來相同情境的挑戰。當你越熟悉動作則肌肉痠痛的程度也越少,這是身體適應的結果,不代表你肌肉沒成長。

                                 
                                Designed by 路老闆 光沐之心
                                COPYRIGHT ©Coach Hank|協助你建立重訓習慣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路老闆